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艺术评论》_搜狐娱乐 >> 05《艺评》二十期

悲剧时代:惴惴不安的戏剧灵魂

YULE.SOHU.COM 2005-08-17 15:44  作者: 解玺璋  来源: 搜狐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林兆华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界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也是人们争议最多的导演之一。能否给林兆华及其创作一个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对我们来说是很严峻的考验;交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反过来也一样,观其戏,听其言,对其人也应该有更多一些的了解。但是很困难。原因就在于,林兆华自1978年与梅阡一起执导《丹心谱》以来,所排话剧和戏曲有数十部之多,可谓风格各异,流派分呈,很少重复自己。

  根据一些戏,我们可以称他为现实主义;根据另一些戏,别人也可以称他为表现主义或现代派。他有时给人的印象是先锋的、实验的,有时又表现为传统的或写实的。很显然,想用单一的风格完全概括林兆华的戏剧创作是徒劳的。综合他的所有作品,我们则很难把他归到哪一种风格或主义中去。他在许多场合表示,他没有风格,也不属于任何流派。他这么说,基本上属实。但即便如此,林兆华仍然有他一以贯之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就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可宝贵的、不安分的、不愿墨守成规的、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文革”结束之后,戏剧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戏剧从“四人帮”的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打破“样板戏”的一统天下,恢复戏剧的艺术主体或曰本体。艺术自由和艺术神圣成为艺术家们的信仰、理想和追求。林兆华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戏剧创作的。

  他在80年代初期排了《绝对信号》、《过客》和《车站》,这三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在这里,戏剧不再是一种表达钦定声音的政治传声筒。它向人们表明,戏剧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艺术家个体对历史、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对肉体、对灵魂的体验与思考,以及他们的恐惧、不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它是思辨的,也是审美的;它是现实的,也是现代的;它是传统的,也是先锋的。此后,林兆华又陆续推出了他的《红白喜事》、《野人》、《狗儿爷涅》和《太平湖》。

  整个80年代,林兆华以他的戏剧创作,实践了艺术审美的本质精神。这也是那个年代最值得我们怀念和向往之处。人类何以需要艺术审美,艺术审美何以在人类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在于艺术审美最忠实于一切被理性、被社会所压抑的感性个人,忠实于一切理性概括和本质规定所要舍弃的和无法概括的东西,忠实于那些具体的、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可预测的深度和无限可能性的人,忠实于人的最深层的潜意识。艺术审美的视野永远在理性的疆域之外,是理性目光永远无法达到的人性新大陆。它从不顾及社会道德和法律对人的具体评价,直入道德和法律永远无法光顾的每个人最隐秘的心灵。这是当时关于艺术审美特征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也是当时许多艺术家的共识。

  人们相信,自由是艺术审美与生俱来的权力,人在任何领域中都不能像在艺术审美中这样自由。艺术审美就像一个赤身裸体的婴儿,他的存在使人类现有的一切装饰都显得黯淡无光。这或者可以说是艺术理想主义或艺术浪漫主义表现形态之一种,它的光芒曾经照耀和激动着许多为艺术而献身的有志之士。林兆华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戏剧舞台上的创造性劳动有效地扩展了戏剧艺术的表现空间,为艺术审美的自由歌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他的任何一部作品或者都可以见仁见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问题,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其始终如一追求艺术自由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尊重的。即使在当下这个实用主义盛行,理想主义式微,艺术自由被压抑,秩序、规则和传统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的时代,

  林兆华也没有表现出妥协和让步。我忽然想起王勃说过的两句话:“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倒很像是林兆华的写照。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戏称他“愤青”,他笑了笑,算是默认了。按照一般人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应该变得更加成熟和世故,更善于顺应社会和时代潮流的变化,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而知天命,而耳顺,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这样一些人生智慧,实际上是要我们屈从于森严的社会现实和僵硬的道德理性,从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人格。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分化,总是有人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或者臣服于政治权力,或者臣服于资本权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丧失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存在价值和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艺术审美自由是感性的个体生命的最后希望之所在,感性的个体生命只有通过艺术审美,才能以觉醒者的姿态和活力,向理性、向社会讨还自由。如果只是为了生存,就连追求艺术审美自由的权力也要放弃,那么,我们真的要陷入彻底绝望了。这个代价不是太大了吗!试想,我们所以还没有陷入彻底绝望,或许正是因为,还有林兆华这样的异数在。一直以来,林兆华都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但仔细想来,围绕林兆华的争论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80年代,批评的声音主要不是来自艺术界、知识界内部,而是来自外部;或者说,人们批评林兆华所依据的标准,更多的不是艺术标准,而是政治标准。

  关于现代派的争论,关于体验和表现的争论,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争论,看似艺术审美的问题,骨子里都是意识形态纷争。在这个时候,艺术界和知识界的许多人都采取了支持林兆华的态度。他们所以这样做,绝非林兆华个人的魅力,绝非以人划线,而是因为,在那个时候,虽然也有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声音,但艺术本体论和人道主义、艺术审美自由和批判精神,却是艺术界和知识界的共识。这种情况在进入90年代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艺术界、知识界内部开始分化,另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再是单一的,而变得日益复杂起来。戏剧创作不仅继续承担着强大的政治权力的压力,而且还必须面对大众化、商业化的挑战。换句话说,戏剧创作尚未从政治权力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又被资本拴住了手脚。而一旦许多艺术表现问题非意识形态化,艺术界和知识界所谓共识的前提和基础也就被瓦解了。戏剧生存危机迫使人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及其解决方案,而艺术界和知识界的多元化,也使得戏剧创作很难得到强有力的舆论和理论的支持。林兆华抱怨中国没有真正的戏剧评论,认为戏剧评论家应该为此负责。殊不知,戏剧界在现实利益面前早已分化为许多拥有不同艺术主张的小圈子。

 

[1] [2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 “第六代”导演:死亡情结与煽动真善美(08/17 15:40)
  • 艺术研究院对《郭汉城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08/17 15:35)
  • “月映千江”色不同 --谈“女子十二乐坊”(08/17 15:29)
  • “新世纪 新文学”学术研讨会举行(08/17 15:28)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首发式(08/17 15:26)
  • “女子十二乐坊”轰动效应后的启示(08/17 15:07)
  • 娱乐天天精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靠胸吃饭的众女星全解
    关之琳成长私密照曝光
    ·明星新闻-笔笔暗指春春壮阳|梁咏琪自剖分手真相
    ·章子怡中田英寿亲密看秀|张靓颖提起黄健翔就变脸
    ·娱乐社区- 看明星牙齿揭露明星另一面 夫妻吵架
    ·八位保养得面目全非的女明星 张靓颖走秀输给周迅
    ·我音我秀- 锵锵揭露假币骗局 CrazySoccer 卢正雨
    ·网友原创视频四部曲 过年了您该休息了 九曲黄河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