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世界杯、上海电影节,原本以为前两者会将后者彻底淹没,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影迷面前,它依然是这个夏天的主题。
在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9天的时间里,300多位红毯明星、80多场观众见面会、140场电影、数百部影片放映……单从数量来看,依然年轻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华语地区、亚洲电影界的号召力逐渐增强,电影节对产业持续的关注、亚洲新人奖等特色单元,也进一步树立着它的气质。对于“上海电影节参赛影片声音太弱,被各色活动喧宾夺主”的声音,目前看来,现状如此,也没有什么可诟病的。作为中国唯一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只办了十三届的上海电影节对参赛片的吸引力,确定以及肯定不如戛纳、威尼斯、柏林,也许与东京电影节也有差距,在被更多世界电影人重视之前,主办方在尽量用明星、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当电影节影响力再大一点,特色再明晰一些,参赛片的质量和份量,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尽管这个时间也许会很长。好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强大的底气,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撑起了主场优势,浩浩荡荡挤破头也要开进电影节的剧组,带着一拨又一拨明星,让9天的时间里,没有一天是沉寂的。
遗憾的是,华语电影市场的强大,并没有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交易市场带来更强的刺激作用。除去上海电影节交易市场本身还很年轻,没有养成商家的固定习惯之外,一个电影节的交易市场的成熟,还有着太多因素左右,韩国釜山电影节、香港国际影视博览交易市场,影响力依然在亚洲数一数二,而上海电影节举办的时间,距戛纳电影节庞大的交易市场过去仅仅不到一个月。当然,从主办方获得的数据来看,上海电影的交易市场,依然处于令人欣喜的增长势头: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电影机构参加,销售影片300多部,3天内有6000多人次入场参观,接待专业买家800多人,达成700多个交易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