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狼对决:喜羊羊三大困局

  去年的票房黑马《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给了很多动漫电影人一针强心剂,却依然逃不掉要与动漫产业本身的困局相斗争。渠道瓶颈、专业化不强、盗版猖獗“三大顽症”依然困扰着中国动漫业,使这个高水准、高投入、高风险产业的前进之路举步维艰。在中国内地市场,一部动画片往往需要3年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而有良好的收益则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回收成本缓慢,实现赢利困难”已成为整个中国动漫产业的难题。喜羊羊在“羊狼对战”的路上,依然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很多勇气和行动去积极面对。

困境一 渠道的瓶颈
  电视台播出费用是动画企业可预期的最直接的一笔收入,它包括购片费用和贴片广告两部分。但电视台的播出渠道在内地一直都是稀缺资源,电视台愿意出的价钱非常低,每分钟只有10元~20元,为了争夺播出时段,很多动画片在
电视台都是免费播放,所以国内市场购片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贴片广告一般每30分钟剧情可以
换来30秒至1分钟广告。虽然原创动力贴片广告一直做得不错,但总的播出收入只能贴补不到20%的
制作成本。虽然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2008年两次出台“禁播令”,将境外动画彻底请出了黄金
时间,但本土动画企业能从电视台拿到的播出费用却基本没变,因为定价权在电视台手上。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熟的动漫产业链中,衍生品市场最终会成为动画公司最大的盈利区间。
1987年,孩之宝将《变形金刚》的播放权免费送给上海电视台,并最终赚取了近50亿元的衍生品收入。
但这种盈利模式实现之前,必须积累相当的品牌美誉度,拥有稳定的受众群。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产品
培育期,电视渠道对动漫产品的资金支撑、品牌推广不可或缺。

  《喜羊羊与灰太狼》在电视领域耕耘多年,依然步履维艰,其在电影领域内迅速异军突起,折射出国内电视动画市场的不健康。曾有业内专家多次建议,国内电视台应参考国际通行标准,增加播出费,实现电视动画的市场化运作,为国内动画品牌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无奈言轻力微,现状始终未能得到改观。
  于是像原创动力一样很多动漫公司不得不再电视播出、图书出版、玩具开发等传统渠道的收入之外寻求其他途径盈利。虽然《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合作方优扬传媒从渠道上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但是作为产业链条里重要的一环,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并且与国际接轨。 

困境二 专业人才的稀缺
  国内动漫产业不成熟还表现在创意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在动漫产业比较成熟的日本和美国,在整个创意、编剧、制作、发行各个环节上都有着明确的个人分工,流程非常专业化,有的产品甚至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的程度。
  而目前国内创意人才尤其是故事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很多企业都没有专设的编剧岗位,有剧本需求就临时外包给一些影视剧公司;有些企业还在按照传统美术片的生产流程运行,编剧由美工人员兼任。同时也就导致,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一流的学生去了广告公司、游戏公司,二流的到互联网公司,只剩下三流的学生在从事所谓的原创行业”的尴尬现象。
  同时,国内市场的不专业还体现在制作流程上,一部动画大片从策划到上映最起码需要3年~5年时间。像《功夫熊猫》从构思剧本到电影上映用了近6年,而他对这一题材产生感兴趣的时间更长达15年。相比之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虽然拿下了国产动画片的票房冠军,但筹备时间还不到一年。显而易见,这种高压下的速食动画电影,能走到今天也实属不易。好的动画,好的故事,好的视听感受才有戏,在面临海外动画的冲击,以及越来越挑剔的观众口味来说,专业化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并且这也是最亟待解决的一个困境。

困境三 盗版猖獗
  其实动画业界都知道,玩具、服装类衍生商品的营收和利润是动漫产业链最丰厚的部分。但前提是要先成为顶级话题的品牌,必须红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不然即便出了衍生品也会滞销。而一旦真的像喜羊羊那样“红了”,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随时扑面而来:盗版。
  让原创动力卢永强总经理最有成就感的莫过于处处可以见到自己的“孩子”,看到小朋友把喜羊羊的公仔抱在怀里视为宝贝,但同时让卢总尴尬的是无处不在的盗版。目前原创动力对各种“冒牌喜羊羊”通常采取先沟通制止盗版行为的办法,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争取跟这些厂家合作,将盗版“正版化”。即便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维权工作牵扯的精力太多,他们依然在做各种努力。
  但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深信盗版问题在未来会得到解决,但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的香港、中国台湾省都是例证,这些目前版权保护非常成功的地区,以前也曾盗版横行,甚至做过盗版发源地。在现在的中国,完全杜绝盗版几乎不可能,而只要给这些盗版企业提供一点利润,他们都有意愿“转正”。我们期待着市场规范化的一天,并且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