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EMI唱片中国区总经理):要看歌手是否有把握。这种把握来自唱片的成功,像田震、那英都有三到四张专辑,曲目积累和号召力都没有问题。专业班底的操作很重要,像罗大佑等人的演唱会你会感受到乐队、制作水准都很专业,起码对艺人有保证,不会出状况,目前内地的工作水平也在提升,能够让人放心了。其他因素还包括歌手的特色和前期推广等等。
甲丁(导演、词人):个唱不仅是唱功也是体力的考验,内地歌手唱两首歌就喘的太多了,体力成了尽情展示才华的制约,加强锻炼、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当然一切归结起来还得是自身有实力。
开个唱还得胆大,我们很多歌手具备了实力,就是怕挫折。我认为一场个唱的风险应当分担明确:歌手承受心理上的,歌手签约公司承担制作上的,演出公司承担市场上的,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往往被混淆了,歌手不是想如何把歌唱好,反而更多地去考虑票卖不出去怎么办,这个制约了我们个唱市场的繁荣。
另外,艺人短视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歌手成名后就为各种小利小益诱惑,急于扑向各种赚钱的演出机会而忽略长远发展的目标,欠缺用一种完整的规划塑造自己。从这个角度说,田震这次开了个好头,个唱毕竟是一个歌手争得荣誉的载体,它让更多的人看到,沉迷于小恩小惠或是靠花钱在排行榜榜头呆几天远不是歌手奋斗的最终目标,也不该是我们歌坛的主流现象。
戴方(记者、乐评人):关键是歌手的影响力,这包括歌曲的流行程度、跟歌迷的关系等。因为演唱会是一种个体喜好、群体喜好的统一,人们去演唱会,无论出于对歌手本身还是对他音乐的喜好都是寻求个人宣泄,只有当这种宣泄得到呼应时,现场气氛才会不断加温,所以开个唱格外要求歌手的“人气”。田震已经具备了这些,她的作品积累和现场控制能力都令人放心。倒是宣传上这一次好像强调制作——其实这并非重要环节,音乐才最重要。
金兆钧(乐评人):首先要有观众认可的足够流行的曲目。第二要求歌手具备现场的表现力和控制力。第三,制作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为了听音乐,这就要求收到超过CD的最好的收听效果,所以需要经过严格策划,在音响、灯光、曲目设置、歌手与歌迷交流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假如其中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失望。第四,宣传要到位,这同样需要科学论证,演唱会吸引的是特定观众而非赶时髦,像朱哲琴被“煽”成一个大歌星,一帮小青年去了想热闹一把,其实她和嘉宾的音乐属于闭着眼欣赏的那种,我们发烧友听还差不多,他们是“对象错位”,当然急了,起哄了。
目前内地歌手要开个唱,除了田震、刘欢行,孙楠半场,韦唯和毛阿敏近年新作品少就比较难。
陈戈(普涞文化公司总经理):当然首先是歌手实力。个唱时间比较长,考验歌手的唱功和表演,同时曲目要够,不能凑,它们必须是为人熟知的,中国市场还是很在意熟知的重要性,崔健能开演唱会一个成熟的条件就是他有太多流传很广的作品,所以现场就有了热烈的参与气氛;另外还必须有好的操作班底。个唱不仅是一个明星撑到底,也是一台完整的节目,水准也要高于一般,所以必须像策划一项大工程那样通盘考虑资金、制作、设计等等。
胡敬云(歌华太阳总经理):能否开个唱除了歌手自身条件,我觉得跟宏观的演出市场运作机制和流行音乐自身都有关系。国内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演出运作机制,个唱不像国外那样可以工业化操作,也没有被当做商品来对待,所以对我们的歌手来说开个唱是很难的。田震之所以到现在才开成就是受到许多客观条件制约。
我们非常希望流行音乐演出市场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毕竟从生产到推向市场,每个环节都有非常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入世之后会好一些,但观念、机制的转变需要时间,这会是一个长的过程。(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