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影片得大奖★反战导演遇特赦★反战明星最抢眼
晨报综合消息 在伊拉克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昨天13时左右匆匆落下帷幕。歌舞片《芝加哥》以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在内的6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师》则频爆冷门,一口气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3项殊荣。在“最佳外语片”一项中,中国导演张艺谋的武侠大片《英雄》最终惜败于德国影片《何处是我家》。
和平是主题
也许是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也许是5000多位评委们心中反战情绪的表现,昨日的颁奖典礼一直笼罩在一片“呼唤和平”的声浪中。先是开场前,数千名影迷聚集在柯达剧院门口举行反战示威,其中还不乏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各色影人;然后是在入场过程中,不仅嘉宾们都别上了和平鸽形象的“反战胸针”,而且还有人干脆直接打着反战标语进场;在颁奖过程中,虽然主持人史蒂夫·马丁竭力插科打诨、活跃气氛,但获奖者的致辞依然不离“和平”这一沉重主题,甚至还出现了像最佳纪录片《科伦拜恩的保龄》的导演大骂布什总统“可耻”,大呼“我们不要战争”这样的突发事件。
颁奖结果也暗合“和平”的主题:获得3项大奖的《钢琴师》,描写了“二战”期间一位波兰钢琴家如何逃出纳粹魔掌的曲折经历;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何处是我家》,则讲述了一个犹太家庭为躲避战祸而远赴非洲的不幸遭遇。虽说“最佳影片”奖颁给了歌舞题材的《芝加哥》,但它也表达了评委们厌恶战争、期待早日歌舞升平的愿望。
同情是主角
与以往的颁奖典礼相比,本届的评委对有争议的人物给予了更多的同情,例如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波兰斯基。此前,关于他26年前的不道德丑闻一时间被媒体炒得沸反盈天,尽人皆知。最后还惊动了警方,威胁如果他一旦前来参加颁奖典礼,便会将其逮捕归案。虽然《钢琴师》一片曾获得包括戛纳金棕榈、英国奥斯卡、法国恺撒等多项国际顶尖奖项的肯定,但就连波兰斯基自己都对奥斯卡的提名惴惴不安,几乎不抱希望。
对于昨天《钢琴师》大爆冷门,美国当地媒体只能用“令人非常惊讶”来表达心中的不解和疑惑。震惊之余,大家纷纷猜测评委们的初衷。一些评论家认为,奥斯卡历来喜欢和媒体评论对着干,“你越说怎么样,我就偏不怎么样”。这次恐怕又是以“艺术和人品是两回事”为借口,在评选中还波兰斯基一个“清白”。
引进是新招
说到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恐怕就要数歌舞片《芝加哥》了。其实,它的背后还隐藏了一个更大的获益者——米拉麦克斯公司,因为就连最大的黑马《钢琴师》和影后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时时刻刻》也都是该公司的杰作。数年前,米拉麦克斯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电影发行公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该公司相继引进了诸如《莎翁情史》、《美丽人生》、《卧虎藏龙》这样的海外佳作,令公司身价陡升。直到去年,该公司投资4500万美元打造出极尽豪华的《芝加哥》,并再度一举成功,其选材的独到眼光和独特的运作方式,已成为当今好莱坞诸多制片公司中“小兵立大功”的新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进军奥斯卡的《英雄》也是由米拉麦克斯购得的海外发行权,但此次该公司只把目光集中到了另一部票房大片——意大利影帝罗伯特·贝尼尼的《新木偶奇遇记》上,而后者的失败令该公司措手不及,于是在《英雄》的宣传攻势上明显缺乏力度和主动性,致使在最佳外语片的决战中铩羽而归。
(舒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