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没能获得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 《英雄》紧接着《卧虎臧龙》之后,梦想成为第二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影片,但这一次,武侠——东方的神秘和浪漫主义,没能获得了学院派大师们的青睐。 在这个好莱坞势力充斥一切角落的时代里,寻遍世界各国商业电影,大概只剩下两类影片能够以一个完整的类型片的地位与美国电影相抗衡,一个是印度的歌舞片,再一个,就是华语影坛的武侠电影。在这两类电影中,包含着世界影迷对东方的神秘主义渴望探究的心灵,以及对东方浪漫主义的向往。 上次获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臧龙》仿佛向人们证明了,好莱坞对东方浪漫与神秘主义的胃口没有改变。武侠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是东方的骑士文学,华夏的浪漫主义。这么多年,华语影片未能走入奥斯卡,而一回,神秘的东方浪漫主义,形式铺张,气势浩大的《英雄》,紧跟着《卧虎臧龙》,再次以武侠形式,重回好莱坞片场,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奥斯卡”没能给《英雄》的武侠模式以肯定,这其中,更多的或许是出于对艺术的苛刻要求。 除了武侠以外,所有爱好和平的人,这一次都对《英雄》的获奖抱有期望。 早在《英雄》备战奥斯卡的时候,美国就已开始备战海湾。那时候,就有人乐观地预测过《英雄》的命运,因为其中和平的概念,必奖成为“奥斯卡”关注的主题,因为娱乐虽然不象政治那样赤裸裸地宣战,但它在政治的天空下,也需要粉饰太平。 但奥斯卡不为战争延期。 这时,人们才想到,《英雄》中的“秦始皇”,他需要和平的前提是要“一个大大的疆土”,和平是征服的借口,而刺客们与秦始皇之间的和平,仅仅是一种狭隘的和平,是一种充满“小资情调”和个人主义的侠义。这不禁让人想到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也是以和平与反恐的名义进行的。 这样的和平,恐怕更容易被当成战争的遮羞布! 除开了武侠的题材,除开了和平的定义,《英雄》的失利便一目了然了。 以前在国内,《英雄》让人诟病的地方很多,但又总被张导演所不屑一顾。比如“除了风景,还剩下些什么”的质问,比如破碎零乱的情节,比如舒缓迟钝的节奏,比如缺乏人格魅力的明星表演等等,现在看来,对艺术的要求大于形式要求的“奥斯卡”学院派的大师们,或许挑剔的正是这一点。 传说在南非,受华语片中“中国功夫”的影响,屡屡遭抢的华人,如果抢占先机,面对歹徒,先摆上一个武术POSE,就很有可能吓退对方,因为他们畏惧——“中国功夫!” 可是华语影片的艺术,只有“中国功夫”吗? 张艺谋导演在执导《英雄》后就曾经表示武侠片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巩俐觉得这样的说法挺悲哀:“武侠片不是中国电影的唯一出路,走向世界我觉得挺悲哀的,从李小龙年代中国电影就给人以打打杀杀的感觉,到现在还没脱离这样的看法,我觉得这样不对。” 希望《英雄》之后,华语影片走向世界,不是靠“武侠+风景+名导名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方程式,而是靠内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和精彩的电影制作。 这一次,《英雄》的失利,并不代表华语影片的失落,相反,《无处为家》的获奖告诉我们,对艺术的追求不仅仅限于形式,华语影片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依然为《英雄》骄傲。(搜狐特约撰稿:公子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