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和大多数香港导演是如此不同,所以他能够在香港电影市场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次得到威尼斯的非主流奖项,对于陈果来说恐怕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他在香港的地位恐怕只有依靠不断得奖才能够维持,否则他也不需要用一本本的新片不断去冲击威尼斯———谁让他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呢?不过,陈果对于威尼斯的了解显然不那么充分:一本依靠着DV技术拍摄的电影怎么可能冲击主流奖项呢?
这次的《人民公厕》在威尼斯的遭遇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据到威尼斯采访的国内媒体报道:“《人民公厕》8月30日开始在威尼斯首映,成为本次电影节最早亮相的华语片。然而,原来3/4的上座率在放映中途已有许多观众因不能理解导演意图以及影片有关厕所过于‘真实’的镜头而提前离场。”
陈果和王家卫的区别就在这里:王家卫给你看你想要的,而陈果给你看你不要的。所以陈果没有市场可想而知,加上他又是香港导演,尤其显得悲壮而凄凉。
其实,当年拍了《香港制造》后,陈果就完全可以寻找更好的机会,拍完完全全的商业片,但是,陈果还是继续着他的路数,《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香港有个好莱坞》……当然,电影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中国电影的希望固然不是在陈果的身上,但是中国电影也不能缺少像陈果这样执着的人。对于看风景的人来说,吟唱诗人其实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不管诗人自己是不是已经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陆川
作为一个新人,陆川的“威尼斯之行”应该了无遗憾。能在众星云集的电影节上体验一把当明星的滋味,看着处女作的海报满大街招摇,不停地接受各国媒体的访问就已属机会难得,虽然没得奖,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知道在中国的新生代导演阵营中有一个陆川。
从某种意义上说,姜文的缺席直接把陆川推到了前台。当他一人独享与汤姆.汉克斯同样的车队待遇,他的心中除了受宠若惊还能有什么?虽然由于文化历史的原因,意大利观众并不可能完全认同《寻枪》中所蕴涵的文化冲突与黑色幽默,但是观众还是用掌声与笑声作出了回应。这种回应更多的是新鲜与惊讶: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历史忧思和悲天悯人,也不同于第六代导演的特立独行和自我张扬,《寻枪》在商业与艺术上寻找着平衡,镜头语言也更加直接和大众。这种与传统中国电影表达方式上的截然不同的确让人欣喜。
当然,如果我们要期待陆川凭处女作“一飞冲天”是有些自欺欺人的。摒除文化上的局限性,主题挖掘的深度、剧作的逻辑性以及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度,《寻枪》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开眼界、长见识,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和生命力就是陆川此行的最大价值。
田壮壮
田壮壮在威尼斯的表现,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特无耻”。早在《小城之春》上海首映式上,田导就跟媒体透露了“参展就是为了卖片”这个念头。这样的说法“庸俗”中透着清醒。
这次田壮壮能够在威尼斯获奖大概他自己也会意外,估计得奖的当天,他还在热火朝天地和一些“威尼斯商人”讨价还价。不过,田壮壮此前已经表示:“《小城之春》参加威尼斯影展一个叫‘逆流而上’的单独项目,不是主要奖项,而是针对一些成本不高、非商业性的艺术电影而设置,所以我们送片去威尼斯,销售、宣传的意义大过参赛本身。”《小城之春》在国内放映的时候票房和口碑都不是太好,影院经理认为这片子不赚钱,所以都不大愿意排档期,而观众反映新人演员表演的痕迹太重,话剧味道太浓,影评人又反复强调田壮壮翻拍经典是艺术的退步———其实,排除艺术的因素,究竟为什么要选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小城之春》,田壮壮恐怕更了解———当了10年的“袖手旁观者”,对于市场的感觉肯定更加敏锐,不然,你以为他去威尼斯干嘛,上海的小众市场再大能大过法国、意大利?其实,田壮壮在嘉兴就总结了:“这片子不会亏本,因为片子的海外发行就能够赚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