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马年春节尚有一段时间,但相关春节晚会的消息早已“满天飞”了。诸如歌手真唱啦;赵本山欲将“二人转”搬上晚会啦;陈佩斯、朱时茂有望再度联手啦;国产无厘头雪村想上晚会啦等等,孰真孰假,观众自然无法知晓,但这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爆炒,着实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可日前读到的一则消息却让人不吐不快。报载,晚会总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媒体对晚会的内容、形式、创意等做低调处理,同时也希望观众不要抱过高期望值,以平常心待之,不要刻意苛求晚会。毕竟做到“老少咸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导及演员们将尽力而为。这话听上去让人感到别别扭扭:你想啊,本来春节晚会是一台举国关注的“重量级”晚会,媒体不详尽报道似不可能,观众抱较高期待值有何不可?为什么就不能对春节晚会多一些惊喜的期待呢?
自从1983年春节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后,一晃有19个年头了。这当中曾涌现出一大批精彩的节目。但随着观众欣赏口味的不断提高,“春节晚会难办”几乎成为一条公认的真理。尽管导演们也殚思竭虑绞尽脑汁出新意,但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每年晚会播出后都能听到抱怨声、指责声。也是,众口难调嘛。有些人认为歌伴舞挺好,有些人就觉得场面混乱;有些人对京剧新唱大声叫好,有些人却称“不伦不类”。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哪能每一个节目都合自己心思呢?只不过各取所需罢了。
曾有人建议:春节晚会不妨停办一两次,可支持者微乎其微,道理明摆着:一年就这么一个值得回味的重头晚会,如果没有的话,那除夕之夜干什么?总不能硬撑到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吧!只不过,让观众想不明白的是:春节晚会一般近半年前就开始筹备、谋划了,为何最后端出来的却是一盘不甚可口的“菜”呢?是否和一些创作人员闭门造车、忽视现实有着直接关系?生活是最鲜活的题材,可遗憾的是,在春节晚会中却很难见到反映现实生活的力作、佳作,相反,一些“温吞水”的作品大行其道。相声、小品之所以受到冷遇,和失去自身特有的讽刺不无联系。
窃以为,春节晚会遭到非议也好、表扬也罢,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观众苛求晚会办得更精彩些、更有意思些并没有错,众多编导和演员们也应该多给观众一些笑声,一些值得回味、记住的东西。想想看,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闯进世界杯,哪一件不值得记上一笔?苛求晚会无形中也给编导提了个醒儿:春节晚会若想出彩儿,沿袭旧模式、旧套路是费力不讨好的,也是不甚可取的,只有推陈出新,多让新节目样式问世,多在细节上下功夫,多让新人露面,才有可能让人耳目一新。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