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期刊的评奖活动一直以来似乎很少有人关心,可近日《大家》杂志社的第三、四期“红河”杯评奖活动却引来不少人的议论,原来,这次的评委也“改革”了一下,在原来以作家和评论家为评委的队伍中,加入了媒体与海外人士的代表,于是金庸先生和《读书时间》的主持人李潘成为评委的消息让许多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据《大家》的主编李巍介绍,此次评选由以往的评论家、作家担任评委改为由作家、评论家、大学学者、媒体和港台、海外学者联合担任,目的是想扩大红河杯奖项的影响范围。5位评委所代表的层次、读者、地域都有所不同,希望以这5位的个人影响力来扩大“红河”杯在各个范围的知名度。这5位评委是余华、王干、谢冕、李潘和金庸,他们是在大奖组委会讨论并征集了各方意见后决定下来的。余华是作家的代表,因为他本人是一名先锋文学作家,同《大家》的刊物理念相吻合,而且由于余华本人在中青年中的影响很大,是非常优秀的作家,当选评委应是众望所归;评论家是王干,他从《大家》杂志创刊以来就一直热心参与杂志的发展,并且也常写一些先锋评论,是一些潮流文学的操作者;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作为大学学者入选评委,因为他曾担任第二届评奖的评委,杂志本身也需要奖项的评选能有一定的延续性,而且谢冕开创了朦胧诗的讨论,本人在文学圈也享有一定的声望;《读书时间》是在文学圈里口碑很好的一个节目,影响较大,因此主持人李潘入选评委是看中了节目本身的品牌效应;至于金庸先生,他在华人圈中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
评委的入选理由听着非常充分且合情合理,但对于李潘和金庸先生两位似乎和纯文学没太大关系的人最终成为评委,不少人表示质疑,某位作家就明确表示,《大家》这么做有炒作之嫌。他认为,一个文学奖项应有其自身的品位及固定的关注群,不应为了扩大“影响”就把它庸俗化。现在的各种奖项多得让人记不住,那么几个名人到处担当评委,普通人对这些奖项也并不太关心,而且总是那几个人,总是那几种结果,《大家》这么做,估计不会起到想扩大影响和知名度的本意。
但也有人表示李潘和金庸的入选无可非议,北师大的一位教授就表示扩大影响力并无不对,惟有更多的人知道纯文学、关心纯文学才能谈到发展纯文学,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纯文学的创作队伍。在竞争激烈的年代,单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念是不够的,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加大纯文学的影响力。(张嘉、萧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