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看了一出中国评剧院精心推出的新版《回杯记》。这“新”,新在原本天津评剧院鲜灵霞、崔连润等几代名家主演的看家戏,宗“刘(刘翠霞)派”,如今被翻作“新(新凤霞)派”应工,由新凤霞的入门弟子、优秀传人高闯担纲主演。委实是:“新”意盎然,满目生辉;品赏之后,齿留余香;沉静下来,欣然命笔。
这《回杯记》,原本是根据评剧传统折子戏《花园会》和鼓词《王二姐思夫》扩展而成,也早已成为评剧舞台的经典戏、剧团的“吃饭戏”。其中,《王二姐思夫》资格更老,作为说唱型的独角戏,要追溯到评剧的草创时期。在原生态的“落子”即“莲花落”阶段,就拥有《王二姐思夫》和《王二小赶脚》、《王大娘锯大缸》、《王二舍化缘》、《安安送米》、《马思远开茶馆》等十几个剧目。据记载,京城名艺人抓髻赵一出《王二姐思夫》,要唱两小时,换三人打板,还曾经有幸被请进清宫演出。评剧的另一源头、来自东北的民间歌舞型“蹦蹦戏”,一旦一丑,自打自唱,且唱且舞,以第三人称“演绎” 故事,其早期剧目中,《王二姐思夫》也赫然在列。
不过,自从天津把此剧搬上评剧舞台,各地评剧团纷纷引进上演,几乎是“刘(刘翠霞)派”的一统天下。如今,中国评剧院来了个流派转换,由“刘”而“新”,成效知何呢?我,作为一个爱看戏、常看戏的“职业观众”,要由衷地说一个:好!举双手赞成!
《回杯记》讲了个老掉牙的故事。大比之年,二小姐王玉姐送未婚夫张廷秀进京赶考,大姐夫赵昂同行。途中,赵恶习不改,酗酒嫖娼,被张识破,赵顿起杀心,将张推落江心。赵行贿买了个七品知县衣锦回乡,诬报张行为不检、嫖娼酗酒,而后失足落水。王二姐不信谎言,誓不改嫁,三年苦等,终于在后花园等来微服察访的八府巡按张廷秀。定计拿下恶棍赵昂,沉冤昭雪,夫妻团聚。正是:“公子落难后花园,小姐苦守意志坚。皇榜高中报仇冤,恩爱夫妻大团圆!”故事没有跳出才子佳人的老套。今天,人们很难从中找出多少直白的思想性启迪。然而,依我看,民间色彩浓郁,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人民性便自在其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历经劫难终成眷属,不正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朴素愿望吗?用一段当今时髦的话:忠于爱情、惩恶扬善,不失为民族民间的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名导郭学文负责剧本整理和执导。他抓住了民间性这个主轴,保存了原作的精华,突出了“闺思”和“园会”两个重点场次,删减了次要人物(王员外夫妇)及相关情节,使全剧更集中、更紧凑,主人公王玉姐形象更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郭导不愧为个中高手。
这就要说到中国老百姓观赏戏曲的另一个习惯了。固然,他们要看故事,有着好人好报的心理期盼;但决不可忽视的是,他们要欣赏艺术,要听那一口唱,要看绝活儿,看玩意儿。老年间不是常有这样的现象吗——老观众一次又一次买票看老戏,故事情节早已烂熟,不再关心,闭目养神,单等那酷爱的百听不厌的唱段,摇头晃脑地听完,抽签走人。这颇有些走极端。但看看如今的歌星、影星的年轻“粉丝”们,在表演现场的那般疯狂,就全懂了。戏曲也如是。追星,捧星,追角,捧角,古已有之,于今不衰。据说,越剧名角茅威涛的“粉丝”们,甚至办起了不成文的“茅迷协会”,即是一例。
北京是评剧的重镇,标有“中国”字样的评剧院,集聚了各行当领军型的一大批名角名家。如魏荣元、马泰、张德福、筱白玉霜、花月仙、李忆兰、赵丽蓉等等。新凤霞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佼佼者。“新”派艺术,起始于北京,源头在北京,也拓展于北京。《回杯记》的最新引进,“新”派应工,我认为,这既发挥了“新”派源头和根据地的地域优势,丰富了剧院的演出剧目库,又满足了京城评剧观众们的渴求,给宗“新”、爱“新”、崇“新”的众多“粉丝”们以新的“新”派大餐,岂不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吗?
流派转换,重在音乐。新版《回杯记》的音乐设计,剧院请来了新凤霞唯一男弟子樊继忠任首席。继忠正式拜师学艺,深得老师真传,特点摸清了,唱腔吃透了,表演烂熟了。但他不是男旦,并不粉墨登场,长项在音乐唱腔设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评剧旦角音乐唱腔设计方面,他居于塔尖。这次《回杯记》的表演现场,不时响起人们熟悉的新凤霞代表性唱腔的旋律,“新”风盛吹,“新”调高扬,“新”气洋溢。人们倍感亲切。
新凤霞是大师级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也是评剧艺术改革创新的开拓者、领路人。她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嬗变,她也让老评剧实现了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升华。她不甘于墨守前人的成果,总在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剧目,她首创、奉献了一批新板式新曲调。如《乾坤带》中创演了凡字大慢板,《无双传》中创演了反调大慢板,《春香传》中创演了三拍子调,《金沙江畔》中创演了格登调,《调风月》中创演了蜻蜓调,《三看御妹》中创演了降香调,《六十年的变迁》中创演了送子调,《志愿军的未婚妻》中创演了锄草调,以及久享盛名并常用常新的疙瘩腔等等。这些新板式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唱腔艺术,拓展了评剧表现力,为评剧向大剧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说实话,我从心底里敬佩新凤霞先生!
这里列举的许多优美动听的新板新调新旋律,我们在《回杯记》里有幸听到了,感受到了。
第三场“闺思”(即“王二姐思夫”)是全剧的重点场,也几乎是王二姐的独角戏,靠的就是唱和做。绣房内,二姐思念进京赶考的情郎,她占个卦、数数花瓣,预卜归期。“是双二哥回家转,是单二哥不回还”“芍药花瓣紫,喇叭花瓣蓝,秋菊花瓣长,茉莉花瓣圆”“大瓣数了三十四,小瓣数了四十三”。哎呀不好:“加在一起还是一个单!”“急得二姐团团转,是单二哥怎么回还!”一副痴心女儿的憨态,展露无遗。好在小瓣里还藏了个“小小瓣”,“加上它成了双不是单”!她高兴了,观众们也被深深感染而会心地笑了。这数花瓣的唱腔,便是新凤霞新创的蜻蜓调。同时,我们似乎还看到了《花为媒》中张五可(新凤霞饰)的代表性唱段:后花园相会“报花名”的影子,曲调小异而韵味相同。这场戏开局的“十二月盼郎”,民间风情极浓。“正月盼你到新春,二月惊蛰未回还,三月清明未见面,四月立夏眼望穿,五月盼你到端阳,六月盼你到大暑三伏天……十一月盼你你不到,腊月里大寒小寒又一年!”这里的唱腔,化用了樊继忠在评剧《胡风汉月》里文姬归汉前的大段咏叹调《今别离》。这是继忠对“新”派音乐唱腔的新奉献,其神韵仍旧融会在“新”派的旋律体系之中。
第五场,“拒婚”。王二姐闻噩耗后心情极端悲痛。她不相信赵昂的鬼话,暗中揣度:“莫不是赵昂他把假信带?莫不是二哥落第他无光彩?莫不是赵昂他把二哥陷害?”这一堆“莫不是”的自设猜疑,唱腔用了《刘巧儿》里“莫不是马专员……”的评剧反调大慢板,“新”腔韵味十足。之后的“想当年”唱段,也用了《无双传》的反调大慢板,听来倍觉熟悉和亲切。
结局场,“回杯”。花园会之后,二姐心情欢悦,欲借父亲寿诞之机,惩办赵昂。这时,她“离绣房满心欢畅”,“重开镜”“艳抹浓妆”,唱腔便基本上借用了新凤霞在《志愿军的未婚妻》里新创的“锄草调”, 只做了些相应调整。按老评剧路数,唱腔多为悲调,为了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新凤霞创制了一批喜调风格的新板式新曲调,《回杯记》里自如地派上了用场。
总而言之,观众看高闯版《回杯记》,是货真价实地享用了“新”派新作,“新”调盛宴。
这“新”派盛宴,是新凤霞杰出弟子高闯烹制捧出的。新派唱腔原本就以清新、秀丽、圆润、甜美见长,玲珑剔透,婉转回旋,极具华彩。演唱不是狮吼虎啸,造势唬人,而似泉水淙淙,韵味绵长。高闯深得个中诀窍,唱得从容甜美,不温不火,春风化雨,沁人心脾。据高闯的同门师兄师姐说,高闯的嗓音最接近新凤霞老师,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从她在《回杯记》的演出中,也能真切感受到。
纸短话长,就此打住,盼高闯凭借她的执着,闯出更辉煌的未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康式昭)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