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吴洋/文 马森/图 李新/视频)随着黄磊、陈数主演的《我爱男闺蜜》【观剧】在搜狐视频和四大卫视热播,80后编剧李潇的名字再度被圈内外广泛提及。这也是编剧李潇今年继《大丈夫》【观剧】之后,又一部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作品。昨日,李潇在京接受了搜狐娱乐的专访。谈起此番《我爱男闺蜜》的创作,她透露当初在创作时便希望能写得纯粹一些,有意跳脱出家庭剧的模式。对于剧中被人称道的台词,她则称黄磊的演绎与台词才是最完美的组合。而随着自己在圈内越发有名,李潇也承认在自己创作上越发地有话语权了,自由度也越来越高。不过对于自己数量越发多起来的成功作品,她反而却不喜欢“成功”二字,并称自己不太喜欢重复、复制自己。
创作死磕自己 有意摆脱家庭剧模式
相比一些家庭剧将矛盾聚焦在夫妻和婆媳的矛盾上,《我爱男闺蜜》却走了一条“轻”喜剧的路线,着眼点放在了一对“闺蜜”上。剧中黄磊饰演的京城第一媒婆方骏伶牙俐齿,一口京片儿,与陈数饰演的叶珊不打不相识,产生了一段异性闺蜜情。
编剧李潇尽管是一名山东人,却将剧中大段大段密集的台词写得颇有京味儿。谈起此次“男闺蜜”的创作,她坦言这其实是一部接地气的偶像剧,自己也有意将其从家庭剧的模式化中跳脱出来。为了能写出黄磊口中一串串接地气的京片子,她在平时的积累中也常常往胡同里扎,听“北京大爷“们说话,在创作上也不断地死磕自己。
搜狐娱乐:听说最初剧本的格局并非现在这样?
李潇:恩,改过一版。最初我想写三代离婚女人的故事,黄磊这个角色和现在的人物设置也一样,但戏量不一样,故事切入点也不一样。后来在希望黄磊出演时,他提供了很多建议,恰好我创作遇到了瓶颈,如果故事仅从三个女人切入,有点散,也不够集中、时尚,结构会比较老套。
搜狐娱乐:以往家庭剧常见的“父母”元素在这部剧是缺失的,是有意为之?
李潇:有点有意为之。我之前也写了很多家庭剧,但基本上都有婆媳、翁婿,鸡飞狗跳的东西,写《我爱男闺蜜》的时候,我有意从家庭剧的模式化中跳脱出来,不希望让“父母”成为戏剧矛盾的发动机。因此在做故事的时候希望做得单纯一点,就是讲这一男一女的爱情。
搜狐娱乐:你是山东人,写京片子为何写得这么好?
李潇:我在北京生活十年了,很喜欢京片子。当你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它,朝其方向上靠,另外也是演员好,黄磊老师在这部剧的台词功底就非常棒,他嘴里说出来的京片子,不是在背台词,就是像心里生发出来。这是演员与台词最完美的组合。
搜狐娱乐:如此密集的台词,抖包袱其实也很难?
李潇:我觉得创作的时候就跟自己死磕吧。我们都没有才华,也不是天才,想说一两句惊天动地的台词也很难,就得在家里生憋。但我也认为最好台词并不是说出来一定让人浑身震撼的,相反最好的台词一定是贴着这个人物走,符合人物本身的。所以你看在这部剧中,只有方骏一个人是在耍贫嘴,毒舌的状态,其他人还是比较正常的形象。
搜狐娱乐: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喜剧会有点小品化?
李潇:大家有一种误区吧,只要是可乐的剧,就是偏小品化。但真正好的戏剧,根儿都是一个悲剧,像“男闺蜜”中,方骏整天耍贫嘴,但挖到这个人物的底层,他其实是非常自卑的,有一个很伤感的童年,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从小还要带妹妹。在叶珊面前也不敢抬头,不敢追求爱情。所以有了这个悲剧的根基拽着,这个人物的喜剧才会生长出来。
不刻意制造矛盾 话题性乃“歪打正着”
无论是《大丈夫》聚焦“老少恋”“姐弟恋”,还是目前正在热播的《我爱男闺蜜》聚焦“闺蜜恋”,编剧李潇的作品总是话题性十足,又能击中现实问题引发观众共鸣,其笔下的人物常常也个性鲜明,狠抓住观众的收视心理。对此,李潇认为,在创作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时候,一旦把剧中人物立起来了,观众才能被拉到电视机前。但她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有节操的编剧,并不会去刻意制造矛盾,写作中既要靠情节抓住观众的心,同时也需要用沉下来的戏,戳人心尖。
搜狐娱乐:有人认为《男闺蜜》这部剧把家庭剧和情节剧融合得很好?
李潇:我觉得一直把家庭剧,情节剧分开是挺不对的做法。任何故事都必须要有情节,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否则就成了对话,访谈录。我想可能是大家一直以来看了一些对话偏多,情节偏弱,你说我说,几场戏就结束了的电视剧,产生了一种习惯。当再看这样正常的家庭剧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情节量会这么多,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家庭剧,之前的那些是情节太稀疏了,被漂得太干净了。
搜狐娱乐:故事情节与人物个性,哪个更重要一些?
李潇:两者结合得很完美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我没有这么高的能力,把故事和人物写得都完美。这个时候就会朝人物那头,毕竟我们写的是当代情感剧,如果你人物立住了,让观众有了你在写他身边朋友的感觉,就会把观众拉到电视机前。
搜狐娱乐:但你最近的几部电视剧现实感和话题性都很强。
李潇:关于话题性这点,我真的承认是歪打正着。虽然我们生活中有这样“老少恋”的话题,但不是普遍现象。播出之后能被大众接触,引发共鸣,甚至全民讨论,让我也很意外。而《我爱男闺蜜》这部剧是故事先行的一个剧。最早是先有这个故事,没有这个名字,直到开机后一段时间,才定了下来。最早我其实叫它《大众闺蜜》,但我们制片人建议用“男闺蜜”,这样在性别上的反差就很大。
搜狐娱乐:但之前《大丈夫》也有争议,感觉有点闹,甚至过一点就会成闹剧?
李潇:这其中的尺度我也在摸索。可能有些观众觉得闹,有些又觉得不够闹,恰到好处。毕竟一部剧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应该有一点情节,但是要抓人的,同时也要一些沉下来,戳到人心尖的戏。但如果都是“事滚事”地往前走,我也没有这么低的节操去写这样的戏。
搜狐娱乐:之前有编剧称现在中国的家庭剧都在刻意制造矛盾。
李潇:我们没有(制造),反而已经忽略了一些矛盾。因为有些题材、情节我们是无法涉足,无法放到电视剧中的。就像我们经常在天涯,网络看到的一些身边真实的故事,那简直比电视剧要精彩得多,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我们的电视剧已经够干净了,加上有审查制度,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太喜欢写婆媳剧,不重复、复制自己
随着《大丈夫》《我爱男闺蜜》等剧集所取得高收视和高话题,80后的李潇成为了近一段时间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编剧之一,一些影视公司在策划新项目的时候,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其创作的《大丈夫》《我爱男闺蜜》等成功模式。而入行10年的她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众多金牌编剧扎堆的家庭剧领域,开辟了出自己的一席之地。受访时,李潇坦言自己并不是天才型的编剧,几乎每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都有过瓶颈期,即便《大丈夫》这样的电视剧火了,自己在创作中也不会去见好重复,复制自己。甚至在她的观念中,自己也并不太喜欢“成功”这二字。
搜狐娱乐:像《大丈夫》这样的剧火了后,很多公司都想复制这样的模式。
李潇:如果别人要复制,那我也没办法。但我不会复制我自己,我曾经也说过,《我爱男闺蜜》是在《大丈夫》之后写的,我也知道,再去做像《大丈夫》那样情节的电视剧,出来的收视率肯定不会差,但我觉得那样会很没意思。你会发现因为做过,能不费劲地写出来。但我还是想费劲,费掉脑细胞才写出来的那种。
搜狐娱乐:那跟你最初入行相比,写作上最大的变化是?
李潇:说实话,现在是越来越有有话语权了。当所谓的成功的作品多了吧。虽然我不太喜欢“成功”这二字。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取,采纳你的建议。而一开始你是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从别人安排。就在题材的选择上,我原来就写过很多婆媳剧。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写这样的剧,但那个时候因为市场的原因,饭碗摆在那,你必须得写,而等你还有话语权的时候,,就能写一些真正想写的东西。
搜狐娱乐:听说你现在已是逼近一线编剧的稿酬了?
李潇:不可能,稿酬的高低跟公司对你期待值有关系。要得越高,人家对你期待也越高,拿出来的东西就很难达到别人的要求,其实别人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他第一印象就觉得你能出一个像《大丈夫》那样矛盾比较极致的电视剧,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做到那样的极致,那个故事是因为年龄层差异带来的戏剧效果,要是换一种题材就达不到那样的矛盾效果,所以人家对你那么高期待值,而你把自己折磨得很狼狈,那就挺没意思的。
搜狐娱乐:但你这样80后编剧的崛起也打破了家庭剧编剧圈的秩序?
李潇:80后编剧中也有很多比我写得好。虽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万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也被“拍”在前面。但并不是所谓的谁拍谁。这块蛋糕其实特别特别的大,只要学会怎么拿勺拿筷子,都会有吃的,不会存在谁抢饭碗,抢领域的说法,而且很多前辈们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搜狐娱乐:除了家庭剧外,还想尝试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么?
李潇:用排除法的话,写古装剧我没有那么多想象力,谍战剧又没那么高智商,而写年代剧也没有厚的书底子。我就写写家庭剧,但我也想写爱情剧,纯爱剧。像《男闺蜜》中方依依和莫小康以及《大丈夫》中的姐弟恋,完全就是爱情剧的写法。我之前没写过这样的纯爱剧,我把纯爱剧写到家庭剧中算作家庭剧的一条辅线,这也是我小小的试探。但没想到观众会很喜欢这条辅线。如果有机会的话会做这样以爱情为主轴的电视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