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海报 |
搜狐娱乐讯 中国纪录片年会(2013年)暨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活动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由于2013年掀起的纪录片热,本届纪录片论坛备受业内外关注,“舌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纪录片品牌模式思考也成为本届论坛热议话题之一。“舌尖”之后,国产纪录片涌现出了一批美食题材作品,在本届纪录片颁奖活动中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的《味道中山》便坦言借鉴了“舌尖模式”。
“舌尖”掀起美食纪录片热 《味道中山》成功借鉴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将于3月开播,引人期待。“舌尖1”的火爆,使得“舌尖2”在立项之初就有厂商预先投下8000多万广告费,直追电影《私人订制》的植入广告。“舌尖”之后,诸如《嘿!小面》、《味道云南》、《江南味道》、《沈阳味道》、《湘当韵味》、《祖传腌腊店的一天》、《舌尖上的柴火饭》等美食纪录片也扎堆涌现。以美食为切口打造城市名片,俨然成为纪录片的一股新潮流。
荣获本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奖的《味道中山》,其导演宋璋在会上发言时,坦言《味道中山》其实就是按照“舌尖”模式拍摄的。宋璋表示:“《味道中山》仅仅只是模仿和借鉴的开始,创意才是最终目标,接下来还将要拍摄《味道岭南》或者其他纪录片,将会是全新的创意,这也是我们借鉴的最终目标。”一位与会专业人士认为:“其实《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单纯的美食纪录片,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展现烹饪的技法、食物的诱人,而是找到了老百姓与美食之间的心灵呼应,我想这也是其他借鉴者要考虑的。”
品牌效应比肩影视大片 业内纷纷探讨品牌运营
网友对“舌尖”的着迷以及商家的追捧,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期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产生的效应。“舌尖模式”的成功,引发业内人士对纪录片品牌的诸多探讨。27日下午召开的中国纪录片合作论坛上,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主任陈大立、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应启明便就“纪录片的品牌运营”展开了讨论。
张同道教授称:“去年是中国的品牌年,《舌尖上的中国》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个案例激发了我们要有计划地进行品牌策划、品牌运营的意识,这是纪录片取得更好产业价值的一种手段。”尽管纪录片正在尝试商业化,但刘文也一再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不能丢,“《舌尖》的品牌来自真诚,这种真实不仅是镜头下的食物和人物,更是故事中的感情。”品牌运作对于国内纪录片而言,尚处于探索成长阶段,从作品创意到传播策略,环环相扣,每一环都不可小觑。
此外,刘文在会上还呼吁,纪录片要塑造品牌,应当要在全行业树立强烈的“纪录片市场意识”。他认为,树立起“市场意识”的核心,就是要从“我要做纪录片”转变到“为谁做纪录片”,只有积极回应观众的收视需求和社会关注,真正契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传播规律和海内外观众的精神需求,纪录片才能实现文化引领作用,才能面向全球实现中国形象的文化解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