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大奖”的京剧《建安轶事》剧照。 |
观众涌入剧场,舞台灯光亮起,观众随着舞台上的剧情或欢笑或落泪,随着演员的绝活儿叫好鼓掌,直至散场离开时仍依依不舍……“十艺节”精彩演出的背后,无一不是演职员们对艺术追求的精益求精和为实现艺术梦想的不懈努力。
以梦想做支撑
随着“剧终”两个字映上幕布,激越的音乐响起,青岛广电影视剧场里沸腾起来,有的观众饱含着热泪起身长时间鼓掌,而谢完幕的演员们冲下舞台与观众握手、拥抱:“谢谢,谢谢你们。”“不,感谢你们这么精彩的演出……”10月23日晚,话剧《谁主沉浮》演出结束后,整个剧场俨然变为盛大的嘉年华。“‘十艺节’是人民的节日,这个舞台不仅因我们而绚丽,更因为观众而多彩。”记者从该剧主演赵旭处获知,与观众热情互动的这一幕并非刻意安排,而是演员们情之所至的自发之举。
“我们的演员队伍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他们非常投入,正如剧中先烈们忠于自己的革命信仰一样,他们每个人都真挚而热情地爱着戏剧,爱着舞台。”当记者问及为何一支年轻的队伍,能将剧中的革命者演绎得如此入木三分时,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文龙如是说。
其实在杭州,这群年轻人已经有了很多粉丝,他们被粉丝们亲切地唤作“浙话新势力”。无论是浙江话剧团原本精专的儿童剧,还是颇受年轻人喜爱的小剧场话剧,如今都是他们担纲主演,每年平均演出700余场。“我们的演员没有去拍摄影视剧,都坚守在舞台上,这在当下的话剧圈应该是不多见的。”王文龙表示。
《谁主沉浮》的编剧孟冰至今虽已多有建树,却依然执著于自己的戏剧梦想。“我已经12年没有写过影视剧了。我爱这门艺术,也爱这个舞台。”孟冰说,他还会坚守下去,因为舞台剧更具张力,也更有艺术感染力。
以梦想增勇气
10月13日、14日,由导演石玉昆、编剧曹锐,梅花奖得主窦凤琴、边肖,秦腔“四小名旦”之一的袁丫丫等共同打造的秦腔《麦积圣歌》在山东章丘上演。该剧能从偏远的甘肃天水走上第十四届文华奖的舞台并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也是主创人员与天水市秦剧团追寻艺术之梦的结果。
“以前,我们80多名演职员常年背着行李在乡下的土台子上演出,虽然做到了与老百姓心贴心,但是对一个剧团而言,仅这样演戏是不行的,我们想通过打造精品剧目,进入大剧院演出,让演员保持住心气。”甘肃天水市秦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董秦说,为此,他们探索艺术创作新路子,打破地域局限性,放眼全国选用优秀艺术人才和主创人员,利用全国和甘肃省一流的专业院团力量,组成强强联手的创作团队。但是这部戏最初的创作经费只有10万元,还是甘肃天水市秦剧团好不容易凑出来的,相比一些大制作的作品,简直少得可怜。
“我们省的知名编剧曹锐出于对天水的感情,也体谅我们的困难,在天水排戏期间,吃住都是自己掏钱,知名戏曲导演石玉昆也只拿了很少的报酬。邀请来的主要演员,一开始也没有演出费。”董秦说。
对此,主演窦凤琴做出了简单朴实的解释:“过来演戏,就是因为喜欢这个题材和剧本。”自2009年首演至今,《麦积圣歌》已在全国10多个城市上演110场。“在我们当地,《麦积圣歌》演出票价是60元,虽然不高,但观众都是买票看戏。”董秦自豪地说。
以梦想渡难关
排演《云翠仙》过程中,淄博五音戏剧院的吕凤琴经历的苦楚,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在排练过程中,吕凤琴的哥哥因病去世。悲痛之余,吕凤琴告诉自己:“我不能垮,我不能丢下同事,更不能扔下五音戏这门心爱的艺术。”回到排练厅,吕凤琴强忍眼泪,又投入到排练中。
为了新戏《妹娃要过河》,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的杨俊推掉了其他演出,这包括央视的春节戏曲晚会。她说,每天的生活就只剩下排戏和睡觉,虽然累得话也不想说,但是她觉得值得。因第五场戏中的跪戏太多,杨俊的膝盖磨破了皮,渗出了鲜血,但她硬是一声不吭,坚持排演完。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卢毅然、焦雯、王立元、胡克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