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剧照1 |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2 |
网上流传一句话: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昆曲。十艺节期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在济南连演两场。该剧主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昆曲振兴需要创新,去掉以前吵闹庸俗的元素,走淡雅舒缓路线,同时保留精华,让年轻人喜欢,才能让一门艺术保留生机。
古老艺术需要年轻化
在前几年,昆曲和不少地方戏种一样,坐在冷板凳上面临着观众越来越少的尴尬。但是青春版《牡丹亭》在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主持下,像一朵清新隽永的青春之花,在剧坛惊世绽放,让人重新认识了这门古老的艺术。杜丽娘的扮演者沈丰英告诉记者,《牡丹亭》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好听、好看,和传统的昆曲有着很大不同。
“昆曲是一门高雅艺术,它的唱词很雅,它的唱腔也很唯美,一直以来,昆曲深为知识分子喜爱,但是昆曲也有很多不适合现代的东西,比如锣鼓配乐让昆曲显得吵闹枯燥,大红大绿的舞台和服装过于艳丽庸俗,让年轻人敬而远之,这些都是阻碍昆曲发展的东西,必须剔除掉,不然和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格格不入,这门艺术就不可能重获新生,只能越来越边缘化。”沈丰英说,青春版《牡丹亭》恰恰抛弃了这些陈腐不合现代人口味的元素,所以让人耳目一新。
淡雅时尚节奏适中
沈丰英说,青春版《牡丹亭》在保持原汁原味昆曲的同时,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审美手段来包装它,在舞台、服装、化妆、乐队等方面花了大力气,比如乐队,一般戏剧演出就是几个锣、一面鼓、两把琴,又吵又单调,但是青春版《牡丹亭》用了20多人的乐队。改编后的《牡丹亭》音乐温婉平和,舞台和演员扮相清雅脱俗,很多年轻人看一眼就感兴趣,能看下去。
过去昆曲存在节奏过缓过闷的问题,适合封建士大夫慢慢细细地品赏,但是现实社会需要考虑节奏问题,过慢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沉闷。“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余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神经是可取的,因此慢节奏的休闲也是有益的,昆曲节奏的适度加快不是指音乐而是指情节,在保留音乐舒缓优雅的同时,可以适度让故事情节稍微紧凑,起伏更明显一些。”沈丰英说。
沈丰英告诉记者,《牡丹亭》的成功就在于适度创新,在音乐、服装等方面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年轻人喜欢看。同时,经过创新的昆曲舒缓、细腻、精致、唯美,创新之后也很切合现代时尚,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丰富而不颠覆
“作为一门具有600年历史的艺术,其精致成熟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甚至无法超越,尤其一些经典昆曲剧目如《牡丹亭》,核心内容根本无法改动,创新时必须慎重克制,否则一变整个味道就全变了。”沈丰英说,昆曲创新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矫枉过正。“对于昆曲,我们要做的不是颠覆,而是丰富。”沈丰英说,台词、韵味、身段、唱腔这些是昆曲的精华,这些不能颠覆。
在沈丰英看来,昆曲唱、念、做、打艺术形式是积淀下来的,是中国舞台审美的根本所在。大制作有大制作的需要,但不能说传统的就是落伍的。“昆曲是优雅文学与精致艺术的结合,雅是它最大的特点,看昆曲会让人摒弃浮躁、沉静下来。若昆曲放下身段去迎合观众,反而会失去自我。对观众应该是引导,而不是迎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