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国乐》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创意,倾六年心血筹划、三年时间磨炼,是一台以创新为手段、突破常规、大胆越界的民族音乐会。音乐会的序幕从检票口开始,开场之前,通往歌剧院的水长廊、铜门内外、咖啡厅两侧、四个入场口及贵宾通道,二十余位演奏家手持乐器、或坐或立,倾心演奏。观众可以在进入剧场的那一刻起,零距离的感受音乐,亦可以驻足阅览每一位演奏家旁矗立的简短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有效普及,它试图告诉人们国乐的历史厚重感,又告诉人们国乐并非遥不可及。
整场音乐会,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在台上直面观众,讲述自己真实的故事,还音乐以人格特征,用音乐去收集记忆、激发想象,在想象中感知与升华。演奏者们不再是隐藏在乐器背后的弹拨者,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是音乐的英雄。因此,大乐队不必像定海神针般坐镇全场,每一位乐师和每一件乐器的音乐性格都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述,细腻贴切的旋律与表演相得益彰,戏剧的冲突更为扣人心弦。
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更是一个崭新的高度。具体的说,当音乐不只是聚焦在音乐本身,而是聚焦在“制造”音乐的人之时,我们对音乐的感知已进入更为深层的理解。因为,音乐是人的产物,感悟一段音乐,更重要的是感悟产生它的音乐行为,确切的说,必须了解包括聆听者、演奏者和创作者发生的所有事情。 《印象·国乐》做到了。
担任音乐会作曲的是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亲历过音乐会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两条贯穿始终的主题旋律,但也一定不会想到如此深邃柔美的第一主题竟出自“80后”的作曲家之手,同样不会相信如此磅礴大气的第二主题竟出自女性作曲家之手。借用王潮歌的话:“小心脏里可以蹦出个强烈的曲儿! ”业内人士都知道,作曲是极为辛苦的工作,这也是国内女性作曲家寥寥无几的原因。 《印象·国乐》却对作曲家发起新的挑战,姜莹告诉笔者,这是一次完全不同于往常作品写作的工程,以往的写作,只需要将一首首的曲子完整呈现即可, 《印象·国乐》要求以戏剧串联的曲目方式一气呵成,这需要作曲家与导演甚至演奏者之间长期的磨合,于是,工作量也比常规写作翻了数倍。当然,创作出一部好作品,付出艰辛只是“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却与一个人的才华休戚相关。按照姜莹的思路音乐必须打动人心,任何的作曲技法都必须以此为中心。然而迸发出一段可以打动人心的音乐是任何作曲者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当看到现场许多观众不自觉地落下泪来,便理解了,有时候一段简洁的旋律会比一部复杂的无调性作品更具价值。
《印象·国乐》是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所有的服装、舞美、灯光、动作造型,都是构成艺术作品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完美的视觉呈现,不是对音乐本体“主角地位”的干扰,它同样对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国乐多元化时代来临之必然前景。
作者:肖文礼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