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华《三国》中“女汉子”成群 |
曹操如果真是女人,她会四处南征北讨,以抢夺别人的丈夫为荣,并被天下人继续褒扬为“奸得可爱”吗? “宁教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这句名言,放在心理学角度,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宣言”。女性,一直被认为是母性的、大地的,所以是包容的、温暖的。只是,基于时代与潮流的驱使,物质与欲望扮演了生命中被追求的对象,计算与利害得失无可避免地取代了对情感的培育,曹操的这句名言,明显地已经在偌大的社会后宫中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并让女性被演化成另一种“男人”——比男人更弱肉强食。(林奕华的话)
成因1:无奈接受
林奕华称,关于女汉子,其实他从导《包法利夫人》开始就意识到,的确是这个趋势,而且这几年越来越明显。
理论上来说,今天说女汉子和以前的女中丈夫分别在哪儿呢?以前是100个人里面有1个是花木兰,或者万中才有一个,所以要不要当女中丈夫这件事是“我选的”,但是现在的局面是,当满街都是花木兰,那么花木兰就没有意义了,女汉子是从一个比较被仰望的角色,变成现在这样一个非常无奈的角色,就是你不想当也不行。
成因2:源自“失爱”
女汉子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写好多好多书,但是从林奕华角度来讲,是从一种“失爱”现象。
女汉子在这里跟“失爱”有什么关系呢?就是女性她本来在这个文化里面扮演的一些特定角色,比如怀孕生小孩这种可以赋予女性的性情,比如说包容、宽恕,还有那个怀胎十个月就是十个月,你不可以说你去打一针,然后宝宝两个月就出来了。但问题是,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当下,女性也会开始这样觉得,如果小孩可以一个月出来,我就让他一个月出来;或者不用我来生,别人生那也可以。所以,现在的人,变得没有这个心情去认真识别,自己这个性别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成因3:自我阉割
男人与男人之间更多时候是变成对手,但是女人与女人之间更多时候是死敌。男人与男人之间抢女人的很多时候,他们最终成为哥们,惺惺相惜。但是女人与女人,在我们一般的戏剧和文化当中是看不见这个的,她们真的是用抢到这个人来肯定自己的。
我常会拿“甄嬛”来做背景,她受欢迎可能就是这一点,就是女人到最后就是要自我阉割的,而且她最后是成了一个公公,而不是一个皇。她到最后,把原先好的东西不断割舍掉,所以这部戏最有趣的地方是,观众最后感受到的是究竟是甄嬛的失败还是成功?在我看来她是失败的。为什么观众到最后会认同甄嬛呢?就是因为虽然在这个所谓的斯人独憔悴里面,她还是得到了她最想要而观众认同的东西,就是权力。
所以,在我们的文化里,权力大于一切,要掌控、控制,每个人都要占上风,你从来都没有真正去接触你感性的部分。就是没有爱,你才不懂得去感受自己和别人。
自救1:不被急功近利裹挟
如果连女生也开始这么急功近利,连女性也开始去放弃她本身所应该有的那个空间,女汉子当然越来越多。现在我们早就已经是后工业时代了,是依靠大脑的时代,所以对女性来讲,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发挥的时代,女性的话语权和优势也在增加。但是在增加的同时,她们没有放弃那些传统的父权的价值观。这个就造成你一方面要扛起来,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
自救2:找回人性的部分
如何要女汉子们觉醒,还是要回到人性的部分。所谓人性的部分,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情感、包容。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世界应该是中性的,我很喜欢北欧的男女关系,他们在职场和家庭里男女的角色,是非常尊重个体的,尊重人之所以为人而应该有的特质,而不是简单的性别优先。当然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确没有办法完全类比,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困难,但是我们有必要保持一定的意识,对这件事情保持清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