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海报。 |
羊城晚报记者 李丽
2011年7月8日,一部名为《魁拔》的动画电影在国内公映,得到圈内盛赞。有人说,很难见到制作如此成熟、剧情如此完整的国产动画作品,并称其为“国产动画的里程碑”。但与此同时,《魁拔》遭遇票房惨败,不少影院拒绝排映这部并无电视基础的动画片,影片首映三天仅收135万元。
今年5月31日,这部悲壮之作的续集将重回公众视野,同时带来的还有诸多争议。譬如在2D动画的基础上做3D电影,譬如身为国产动画片却带有浓厚的日系动漫风格,还有业内始终担忧的:在目前看来只有低幼类动画片能存活的中国电影市场,针对更高层次观众的《魁拔》系列到底能不能在第二次生存之战中打一场翻身仗?在昨日《魁拔2》的广州试映会结束后,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魁拔》系列的动画导演和制作总监张钢。
质疑1 2D转3D,属不属于“伪3D”?
对于一些喜欢《魁拔》的观众来说,两年的鸿沟并不难逾越,因为续集的风格和素质跟前作相比几无差别。若说最大的不同,便是《魁拔2》做成了3D电影。虽然从试映效果看,《魁拔2》的3D效果并不差,但对于那些没看过该片的观众来说,3D意味着更高的票价,过去看国产3D电影的经历也多半没给他们留下好印象。在一些专业电影网站,已经有观众在《魁拔2》的页面提出质疑:2D后期转制成3D,是不是该称之为“伪3D”?
回应:2D动画转3D比真人电影难多了
“3D动画片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三维软件做的3D动画片,像《玩具总动员》;《魁拔2》属于另一种,即在手绘动画的基础上转3D,特点在于既能保留手绘的质感又能展现3D的立体效果。”张钢解释,很多人觉得“后期转3D”是种偷懒行为,但其实,如果载体是动画片,其难度跟真人电影进行3D转制不可同日而语。“真人电影是实拍的,画面本身就会让你的左右眼感觉协调,但动画是画出来的,转换成立体画面后如何让眼睛觉得舒适?这个过程中耗费的工夫是不可计量的。”张钢介绍,《魁拔2》大约有2000个镜头,每个镜头的3D转换都做了20遍以上,最后达到了惊人的“零错误率”。虽然3D制式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张钢认为,中国动画必须跟上世界的脚步,进行技术革新,而3D化是必经历程。
质疑2 中国动漫日系风,抄袭之嫌?
《魁拔》当初问世后,业内便出现了两股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是大赞,“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国内做的片子”;二是大骂,“电影处处可见日本动漫的影子”。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魁拔2》上映前,在豆瓣网和时光网,有不少网友为这部尚未问世的电影争吵。虽然喜欢《魁拔》的影迷一直强调影片没有“抄袭”日本动漫,而只是“借鉴”,但其实这已经不是争论的重点。未来中国动画应该走怎样的路,这才是人们更关注的话题。
回应:为了风格而无视规律并不可取
张钢回忆,团队最初做《魁拔》的初衷并非是学习日系动漫,“我们是单纯地想做写实的类型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去支撑其在大银幕的展现”。至于“酷似日本动漫”这个结果,张钢坦承:“无可避免。因为这种类型的动画片,日本人已经做了50年,远远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可以选择避免跟别人的风格重合,但为了风格而无视规律,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呢?”张钢指出,《魁拔》系列的理念还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如果大家还是觉得风格过于日系,那我们会为建立自己的风格继续努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中国,低幼类型的动画片已经有《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样的典范,《魁拔》系列的目标是填补从儿童到少年乃至成人这样一个跨年龄层的空白。“我们在美国做过市场调研,10岁到14岁的小男孩都很喜欢里面的小主人公蛮吉。”最终,他们决定把《魁拔2》放在国内的“六一档”——前作的教训,他们显然是吸取了。
【给观众的TIPS】
●目前国际上拥有2D动画转制3D成熟技术的公司并不多,美国的代表是迪士尼,两年前大卖的3D版《狮子王》便是使用该技术的代表作,日本则仅有一家公司有此技术。中国的技术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观众不妨亲自去影院检验。关于3D效果的好坏,有个简单的检验方式:一是会不会头晕,二是角色看起来是不是足够“鼓”。
●《魁拔》系列计划拍摄五部,《魁拔2》的剧情主体是正邪大战。对故事不熟悉的观众不妨在观影前先在视频网站看一下《魁拔》——前作对于各人物的出场以及世界观的展现有更详细的铺垫。此外,淘宝网有《魁拔之书》出售,这本由《魁拔》团队八名编剧撰写的10万字百科全书,对《魁拔》系列的各种族历史有十分完整的阐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