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黄杰 文/Donnern) 因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贺岁档第一阶段的大众聚焦点,从三部大片对擂的话题,转移到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上——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电影解读热潮,还得追溯到2010年的《盗梦空间》与《让子弹飞》。
国内过往的不少电影解读,因为缺乏科学考据精神,且过于热衷定性定位,从而被认为“过度”;但在《少年派》这部电影上,我们仍愿意提供一些背景\科学\原著性质的资料,辅助公众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李安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拍摄者,对一切他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但他绝对不会说出来。这或许就是他的邀请函,上书:请与我一起探寻。
与背景有关的过度解读
故乡:朋迪榭里的真相
电影里派生长在朋迪榭里,现在通行的翻译是:Pondicherry-本地治里。这里曾经是法属印度的首府,打上了深深的法式烙印,1954年脱离法国管辖加入印度后,并在初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法语与本地的泰米尔语一样,仍是这里的通行语言。印度三圣之一的奥罗宾多(Sri Aurobindo)在此“悟道”——没错,他研究的正是哲学、神秘主义和瑜伽。以印度教和基督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在朋迪榭里奇妙共存。
电影中迫使派一家做出漂洋过海决定的政治背景,是指70年代中期,执政的英迪拉-甘地(尼赫鲁女儿)为打击反对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大肆逮捕反对党领袖、停止实施宪法赋予公民的系列权利、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后被认为是当代印度民主政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真实的朋迪榭里并没有动物园,离海滩不远处有一座植物园,李安正是以这座植物园为原型,用后期技术“打造”出了电影中的动物园。
印度教:三次莲花、三次毗湿奴
派最早皈依的教派是本地的印度教,导师是他的母亲(小说原著中派的印度教导师是他的一个姨妈,电影中处理成:他母亲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很新,但信仰是她与过往的唯一联系)。在印度教里,梵天(Brahma,创造者),毗湿奴(Vishnu,维护者)和湿婆(Mahesh,毁灭者)三位一体。
传说中,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食人岛”的隐喻可能性之一;电影中还出现了两处毗湿奴:派感谢毗湿奴指引自己找到了基督;派杀死鱼后泪流满面向他祷告,出处可能是——神话里,毗湿奴曾化身为鱼,拯救人类始祖摩奴。
电影中还出现了三次莲花。一次是母亲在地上画出的图案,一次是阿南蒂在舞蹈中做出了莲花的手势,一次是食人岛上包裹着人类牙齿的花的形状。派的女友说,莲花(生命)藏在森林里,这或许是派将女友所送手链系在树根上的原因所在。另外,印度神话里,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莲花里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创造与毁灭,与食人岛的既创造幸福、又带来痛苦的设置相匹配。
跳舞的阿南蒂:李安插进来的初恋?
派的初恋女友,跳舞的阿南蒂,是被李安插进来的一位人物。小说中虽然没有正经写到派的初恋,但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描写道:派碰到了一位棕色皮肤的小姑娘,健康漂亮,无拘无束,她从她父亲腿后面偷偷望派,但这个女孩只有4岁。
歌舞在印度有特殊的地位,是从印度历史上最古老的经典,四部《吠陀》经就奠定下来的。其中之一名为《娑摩吠陀》认为——人类文明、文化中以歌舞娱神或通灵的巫术魔法皆秉承了“娑摩”之名。电影也特别在舞蹈课中强调,“阿南蒂们”要通过舞蹈将自己的能量和神灵进行接触和沟通。
这里顺便揣测一下“阿南蒂”的名字,但仅是揣测,并不确切:“南迪”是印度舞蹈之神湿婆的坐骑和宠物,神明的伙伴,印度“圣牛”的代表。传说中每只圣牛的背上都有湿婆神的化身注视着人间。
两处细节:派的书,与神父的问
——当然,这两处也许是有趣的巧合。
少年派在离开印度之前,坐在桥墩上看书,书的封面正是一个少年与一只老虎;派跟哥哥打赌后去教堂偷喝圣水,神父出现后的第一句台词是:“are you thirsty?”——我们都知道,这只老虎如果不是被阴错阳差弄错了,原名就该为“Thirsty”。更有意思的是,片头上动物们陆续登场,只有老虎以倒影形式出现,导演李安的名字此时同步显现。
名字:派与理查德-帕克
派的由来在电影里有明确的解释。π,一个无穷无尽的无理循环数,是有关派的命运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派在背出π数值这件事上展现出的倔强与韧性(这也确实是原著中并没有,李安自己加入的一个细节),为其最终生还埋下了伏笔。
理查德-帕克可能更有意思:1884年,“木犀草号”(Mignonette)游艇沉没,4个幸存者坐上了救生船,被困大西洋,除了船长Thomas Dudley、大副Edwin Stephens、船员Edmund Brooks,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的17岁男仆,他同时是一位孤儿。理查德-帕克因为不听劝阻,饮用了海水而身体虚弱,其余的三个人选择杀死虚弱到濒死的他并吃掉得以生还。这就是后来伦理学与法学上著名的“女王诉杜德利与史蒂芬案”(R v Dudley and Stephens)。——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法官宣告三人犯有故意杀人罪,判处绞刑,但在支持起诉的哈考特爵士的建议下,维多利亚女王宣布赦免三人。
另外,在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也有叫理查德-帕克的海难食人故事。在西方语境里,这个名字,常与漂流、食人、自相残杀等暗喻联系在一起。
与动植物有关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是鬣狗、斑马、猩猩与老虎?
词典的解释是——鬣狗,食用兽类尸体的腐肉为生,凶悍异常;斑马在非洲草原上,最容易遭鬣狗和狮子追捕;猩猩在成年后,雄性会独立游荡,而雌性则依旧扮演着母亲的形象。
如果第二个故事为真,电影里其实做足了铺垫:随喜的佛教徒水手,在斑马跳入救生船时,不停用中文大喊“斑马!斑马!”;当派问猩猩你的孩子时,猩猩充满了悲伤。派的父亲告诉派,你在老虎眼中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倒影。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老虎在鬣狗杀了猩猩后,才从帆布内一跃而出杀掉鬣狗,不少人相信此刻的派受刺激释放了心中的恶。
值得一提的是,不足1分钟戏份的厨子\鬣狗,扮演者是杰拉尔•德帕迪约(Gerard Depardieu),法国国宝级男星,以饰演《大鼻子情圣》享誉世界。在原著的设置里,这是一艘以运货为主的海轮,船员由三部分人组成,最高等为法国人,中等船员是日本人,而最低等的船员是台湾人,这也许能说明找台湾演员王柏杰出演随喜佛教徒船员的原因。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