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没有人想到过《巴黎圣母院》的生命力会如此长久。一部剧,演了13年。在巴塞罗那、罗马、莫斯科分别驻演了1年、3年、6年,在伦敦西区一演就是1年半。《巴黎圣母院》是迄今为止“法国制造”最成功的音乐剧。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剧照 |
2002年12月20日到24日,《巴黎圣母院》第一次来到北京,那次像是一次“概念引进”:法文原版,原班演员阵容,原装舞台背景和道具,基本是该剧法文版演出DVD的严格现场再现。那是当年北京音乐剧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了一个研讨会,中国人第一次集中讨论了怎样把握法国音乐剧的特色。
时隔9年后,在《巴黎圣母院》北京新闻发布会的宣传册上,当年研讨会后的提法依旧有效,被总结为此剧的几大看点:舞蹈与歌唱分离,电声伴奏,流行旋律,非主题音乐变奏而是独立成章的音乐结构手法,现代感的抽象舞美设计,高空特技舞蹈等等。配的图片也是经典版的剧照。只有细究剧团成员名单才有几个不熟悉的名字,是此剧英文版歌词翻译者(其实此人颇为有名,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的词作者)和新的演员。
“我们仍旧是原汁原味。”《巴黎圣母院》此次亚洲巡演经理尼古拉斯·泰勒(Nicolas Talar)对本刊说,“除了演员变了,演出的语言变了,其他的一切都保持原样。老‘粉丝’们可以来重温旧梦,而新‘粉丝’们则可以初睹真容。”
2002年之前,中国人几乎没怎么看过引进的西方大型音乐剧演出,1999年北京市场出现了一部《美女与野兽》,却是由日本人转手的美国制作,票房并不理想。之后,一部部西方音乐剧经典之作相继进入中国,有《悲惨世界》、《猫》、《芝加哥》、《歌剧魅影》、《狮子王》、《妈妈咪呀》等等。
这些演出让音乐剧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与“百老汇”、“伦敦西区”这样一些地理名词画上了等号。《巴黎圣母院》来自这两个地方以外,它的原初制作班底都是法国人和加拿大魁北克人,负责英文版制作和推广的团队也主要来自法语文化区。这次它回到中国,显得“胃口”很大:11月底在广州演5场之后,在上海演整整4周,12月底再来北京演5场。“我们对这次巡演有充分的信心。”尼古拉斯·泰勒说,“我们有过去将近15年的观众反应作保证,人们不仅来看我们的演出,而且一次次重返剧场,无论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这部剧都显示出打动人心的能力。”
“扣人心弦”是《巴黎圣母院》制作团队在采访中最常用来形容本剧的字眼,也被他们总结为此剧成功的最大原因。“剧中7个角色各有千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之处。”音乐总监罗伯特·马里恩(RobertMarien)说。他告诉本刊记者,自1998年首演之后,他就不断遇见此剧的“粉丝”告诉他自己是多么喜爱这部音乐剧,看了多少遍。“最夸张的一次是我碰到一个男人,他说他重看此剧有175次之多。”在好几年的世界巡演中,各地媒体用“场场满座”来形容这部剧的受欢迎程度。《巴黎圣母院》的原声大碟、现场演出录像和单曲CD,成了那几年欧美最受欢迎的圣诞节和母亲节礼物。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剧照 |
“由于《巴黎圣母院》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成了法国音乐剧爆炸式兴盛的见证。”美国安吉鲁州立大学音乐剧教授托马斯·费恩(ThomasP.Finn)说。在《巴黎圣母院》之前,法国的音乐剧市场并不红火,音乐剧并未成为法国人常规的文化消费目标。“这里毕竟不是纽约百老汇,也不是伦敦西区。巴黎不是音乐剧的地盘。”尼古拉斯·泰勒说。然而,在《巴黎圣母院》之后,大量法国制作的音乐剧在剧院里涌现,如《阿里巴巴》(2000)、《十诫》(2000)、《罗密欧与朱丽叶》(2001)、《小王子》(2002)、《唐璜》(2005)……这股浪潮一直延续到最近,直到2009年还有《摇滚莫扎特》这样的法语音乐剧被推出。这些剧目在制作上大部分都延续了《巴黎圣母院》界定的“法语音乐剧”的特征:法国香颂式的音乐,经典改编的故事情节,流行歌手的演出阵容,写意浪漫的舞台表现手法等等。
然而,尽管不少作品在法国国内的演出效果和口碑都很不错,却再没有一部剧取得过《巴黎圣母院》式的成功。“这部视觉奇观式的大制作在世界上一再巡演,导致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式音乐剧的过剩局面。”托马斯·费恩说。“如今在巴黎上演的音乐剧比过去是多了一些,但这并非普遍情况,尤其是相对整个法国而言。”尼古拉斯·泰勒告诉本刊记者,音乐剧作为一种类型产品仍旧没能成为法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因此,《巴黎圣母院》的成功显得像是一个异数。这大概和它的两位主创有关——作曲者理查德·科西昂特(Richard Cocciante)和作词者吕克·普拉蒙东(Luc Plamondon)。前者是意大利人,被后者找来合作《巴黎圣母院》写出的音乐却是完全的法国味儿。而普拉蒙东本人则是法语音乐界的一个传奇,那部被认为开创了音乐剧法式潮流的《星幻》(Starmania)的剧本作者就是他。《星幻》首演于1979年,比《巴黎圣母院》早20年。那个时候普拉蒙东已经是一个在法国和加拿大法语区颇为出名的流行歌词作者,他受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万世巨星》(Jesus ChristSuperstar)和《毛发》(Hair)等英美十分红火的摇滚风格的音乐剧的影响,一心想把“摇滚歌剧”的范式引入到法国音乐剧的创作中。他创作了好几部此类剧本,最成功的就是《星幻》。在那个时候,人们都说用法语唱摇滚是不可能的,而《星幻》一剧则使得法国年轻人第一次用母语哼唱起法国原创的摇滚歌曲。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