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八卦频道 > 内地八卦

2011至in盘点:坑爹的悲催的亮了的和hold住的

2011年12月21日08:03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唐雪薇 王大鸣 张学军 王菲

  2011盘点关键词2 悲催的…

钢的琴
钢的琴

  一流的作品未必有一流的回报,让我们记住以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以此为鉴,不要总是被“鸿篇巨制”“数亿投资”“明星名导”的标签遮住双眼,错过那些真正值得欣赏值得尊重的作品。

  1《我的抗战》需再推介

  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由崔永元领衔出品,取材于崔永元自筹资金率领的团队历时8年的采访中的很小一部分,该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与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我的抗战》每一集由几个人的个人故事串联,通过该片的细节观众可以还原整个战争的全貌,该片被称为“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

  除了一些地方台,该片虽然也在CCTV9播出,却没有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社会效益没显现,经济效益更惨,崔永元说过,“我觉得这个片子比电视剧贵吧,去和电视台谈,人家说纪录片那是500块钱一集,小崔做的呢,就翻两番1500吧……”

  2《丁丁历险记》宣传缺失

  由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两大超级导演联手打造、运用了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以及3D特效的《丁丁历险记》遭遇冷场,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丁丁历险记》不仅零点场的上座率只有三成,就连之后的排片场次也不如小成本制作《失恋33天》。按理说,《丁丁历险记》具备了一切大卖的商业元素,著名导演、先进特效、经典原著……可偏偏就是这么一部全世界影迷都在翘首企盼的超级大作,在中国市场“来去无踪”。

  《丁丁历险记》的惨败,与电影的宣传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许多观众表示,他们是在网络上得知这部影片要上映的消息,从来没有任何发行方给出过官方的宣传,《丁丁历险记》几乎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上映的。此外,《丁丁历险记》最主要的粉丝都是70后,现在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对丁丁并没有什么感情,加上宣传缺失,这个故事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了。

  3《钢的琴》生不逢时

  2011年,一部叫《钢的琴》的影片引起了许多人的关住。有人说,它是2011年最好的国产片。在豆瓣网上,网友给出了8.3分的高分。在上映之前,它获得了一边倒的好口碑,并在一系列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数不清的名人为它站脚助威。但是,等到你还没有来得及在国内的影院观看它时,它已经悄悄地上线,又悄悄地下线了。

  上映一个月,19万人观看,总票房641万。这就是《钢的琴》在强大口碑下,获得的尴尬的市场答卷。

  这出悲剧并不是只属于《钢的琴》,而是所有低成本电影的困局。如今,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票房似乎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视听效果为王的畸形市场里,《钢的琴》这样没有奇幻特效、完全以朴实的视角去挖掘生活的作品,注定是悲催的。如何让这样充满诚意的电影,能在商业至上的电影市场里守护住自己的土地,是所有电影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可惜了,《钢的琴》。

  4《海洋》中国遇冷

  史上最贵纪录片、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姜文出马配音旁白,这些听起来很有吸引力的宣传词,都没能改变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的冷清遭遇。

  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录片《海洋》,画面诗意、唯美,很多人被那些闻所未闻的奇特生物所震撼,该片在日本上映时,票房甚至超过了《阿凡达》。可它在中国的遭遇,和《钢的琴》有几分相似,都是人人夸,没人看。有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的人士说,用流行的标准衡量《海洋》,它不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既不扣人心弦,也无法让人开怀大笑。简而言之,它不具备娱乐功能。娱乐,又是这个电影市场现存的肤浅但又惟一的审美标准,扼杀了一部内涵深厚的作品。

  事实上,纪录片在中国遇冷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出品了16部纪录片电影,进入院线放映的有13部,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总票房不过1000万元。目前,中国观众对纪录片的艺术形态并不接受,更关键的是影院没有细分市场,没有专门的纪录片院线,想与更通俗、更刺激的“爆米花电影”竞争,纪录片没有任何优势。

  5 席夫叫好不叫座

  相对于柏林爱乐和帕尔曼的盛况空前,世界钢琴大师席夫音乐会现场的相对冷清有些令人感到意外,就连为这场音乐会精心策划卖力宣传的大剧院工作人员也觉得不可思议。当晚音乐会叫好不叫座,一位世界级的巨匠上座率不足百分之八十,要知道这是席夫首次来到中国内地举办独奏音乐会。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多少有些枯燥乏味,而对于专业乐迷而言,零距离聆听大师的现场演奏简直就是一件幸事。现场观众很给力,席夫在近乎听得见呼吸的环境中充满意境地将作品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演奏出来。

  作为历史上最权威的巴赫键盘作品诠释者之一,席夫说,他长期以来每天起床后弹奏的第一组作品总是《平均律》,对于席夫而言《平均律》就是他的一部“圣经”,而对于他的铁杆粉丝,聆听席夫的演奏同样是一个朝圣的过程。

  有观众感慨道,如此重量级的大师不知何时能够重返京城。

  6 理查德遭遇“撞车”

  理查德·马克思是美国老牌流行乐手,十几年前他也是风光一时。无奈在12月18日他开唱当天,许茹芸、屠洪刚、小娟、辛晓琪都与其同天开唱。理查德不仅被分流走了大部分观众,而且演出现场氛围也不大热烈。因为中国歌迷只对《在此等候》这一首歌曲熟悉,其他曾摘取美国流行乐排行榜冠军的曲目不是太老就是太过陌生,因此演出的大部分时间里,观众都不能乐享其中。

  等了一晚上,直到他在演出结束前唱起了《在此等候》,场内气氛才热烈起来。理查德隔了12年才再度造访北京,但他此行却令人感慨英雄迟暮。

  7《枪炮侯》知者甚少

  很多观众甚至不知道今年有这部电视剧的存在,这部年尾在广东、辽宁、安徽、山东四大卫视以及乐视网热播的电视剧讲述的也是大家比较陌生的一个故事,但该剧描写的塑造的在枪炮世家长大、一心想通过制造枪炮打败洋人的侯久满,却让很多观众看起来就放不下,剧中披露的慈禧等一批清末历史人物的全新视角,也引起了关于历史剧和清史研究者的讨论热潮。

  倪大红这次在剧中的表演更加收放自如,生动刻画了一个以往少见的阳光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小人物侯久满,吕中、杨雪等人的表现也很出色。

  《枪炮侯》不是历史纪录片,但却是彻头彻尾的正剧类型,也许时下电视剧观众更热衷于娱乐元素吧,这部中规中矩讲历史、讲故事的剧,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董文)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