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及创作现状
民营小剧场话剧,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北京有牟森的“戏剧车间”,孟京辉的“穿帮剧社”,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后来,小剧场话剧又开辟了新的路子。1993年10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与北京汇海广告公司合作,演出两台话剧《灵魂出窍》和《疯狂过年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两出戏的成功鼓舞了话剧人的市场意识,促进了话剧“独立制作人”的诞生。
之后,谭璐璐以“独立制作人”身份制作了两台戏——《阳台》(1993)和《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1994)。这极大地开拓了话剧人的思维,鼓舞他们到市场上去寻找话剧创作的生机,出现了《断腕》《情感操练》《找不着北》《在路上》《恋爱的犀牛》等剧目。看到这些戏演出效果比较好,许多热爱戏剧的青年人也跃跃欲试。一些投资者也自组剧社,如北剧场的袁鸿、蜂巢剧场的孟京辉、戏逍堂的关皓月、蓬蒿剧场的王翔、繁星戏剧村的繁星,上海现代人剧社的张余,“下河迷仓”的张献等,还有北京的龙马社、木马剧场等也纷纷亮相。
一些国营剧团或文化机构也利用自身的剧场条件,推动民营小剧场发展。如朝阳区文化馆2004年利用文化馆的原有设施改建成“9剧场”供民营剧社演出,北京人艺除完成剧院的演出任务外,还主动、积极地安排民营剧社演出。
民营话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是2000年以后,以北京的戏逍堂、三拓旗、盟邦戏剧工坊,上海的现代人剧社、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等一批话剧独立制作单位为主,还有一些临时话剧演出团体和文化演出公司。至2007年前后,民营话剧社团的演出已占北京、上海演出市场的5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演出剧目说,关注较多的是年轻人的家庭、婚恋等问题。初期的创作比较严肃、认真,后期则出现了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有的剧社急于在市场中赚钱而创作力量又不足,只有一味地迎合观众。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了一些低级趣味的文化快餐,恶搞、效仿、拼贴、言情、段子,失去了话剧艺术本身对现实人生、人性的观照和审视,有些剧目缺少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也破坏了戏剧艺术的审美作用。至2009年、2010年前后,尤其是提出反“三俗”以后,这类低俗的剧目明显减少。
关注当下 聚焦寻常人生
限于经济方面和剧社创作方面的条件,民营剧社多选择小剧场演出。而要赢得市场,就得不断地换新戏,粗制滥造难以避免。因此,演出市场虽说很红火——剧目多,场次多,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不多。其中比较好的作品有:《恋爱的犀牛》《玩偶》《我不是李白》《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单身公寓》《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如果我不是我》《寻找春柳社》《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李小红》等,其特点是:
其一,讲述普通人的生活,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恋爱的犀牛》描写年轻人的生活与爱情,没有离奇的情节。但孟京辉对先锋性和前卫性的追求丰富了戏剧,他用反讽、黑色幽默等手法,在演出中体现出一种诗情和激情。《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则是北京打工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集体创作、演出的剧目,演绎打工者的亲身经历和情感生活。尽管艺术上不太成熟,却写出了他们“用我们的眼睛关注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其二,描写青年人的婚恋生活,表达他们的复杂情感。如《有多少爱可以胡来》《隐婚男女》等。《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探讨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反映了青年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所遇到的婚姻困惑和事业方面的艰难。《隐婚男女》则在悲喜交集之中,让人看到了生活的严峻及人生的无奈。该剧在演出中有很多喜剧效果,但它不是制造出来的“表面闹剧”,而是人物性格和情感碰撞所引发的。其三,反映社会现实,直击人性的劣根性。如《玩偶》《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等。
加强创作 在市场中走向成熟
民营小剧场已成为中国话剧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创作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且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他们的演出尽管较受观众欢迎,业内人士却不十分满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是话剧舞台上反映现实生活的好戏太少,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艺术欣赏需要。就当下话剧舞台演出现状而言,原创的戏剧太少,一些国家艺术院团,在原创剧目缺乏时,便排演外国剧目,或恢复演出剧院的保留剧目,这无可厚非。但创新剧目缺乏,不能吸引观众。二是剧目风格单调,内容缺少娱乐性。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进剧场就是想放松一下,可是,话剧创作却没有满足他们这方面的欣赏要求。观众只能把目光集中到民营社团演出的小剧场戏剧,即使是一句俏皮话能博得观众一笑,也就足矣。三是票价太高。这也是一般观众愿意看民营小剧场演出的原因。
因此可以说,民营剧社的创作作为国有院团演出的一种补充,他们用小剧场戏剧培养了很多青年观众,为话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的创作不论剧目和演出正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当然,民营话剧要使自己在演出市场中成长起来,加强剧本创作仍然是当务之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也是重要一环,因为他们与国营话剧院团一样承担着推动话剧事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来源:文艺报 作者: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