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跨文化京剧”亮相舞台 改编自《巴黎圣母院》

来源:北青网
2011年11月03日09:13
根据文学经典《巴黎圣母院》改编的新京剧《情殇钟楼》等待检验
根据文学经典《巴黎圣母院》改编的新京剧《情殇钟楼》等待检验


  在京剧鼎盛的上世纪初,许多西方经典如《茶花女》、《罗宾汉》、《汤姆叔叔的小屋》等都曾被搬上过京剧舞台,一百年来,这样的尝试反反复复、成成败败,但一直没有停歇。昨晚,京剧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武汉拉开帷幕,除多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携新戏轮番登场、首次有民营院团参评、京剧名家及学者济济一堂共商京剧未来等多个亮点外,在清一色的古今中国题材剧目中,上海京剧院的《情殇钟楼》在题材上可谓独树一帜。这出根据世界文学经典《巴黎圣母院》改编的新京剧,在被专家同行称作“冒险之举”的同时,也让“跨文化京剧”第一次走进了最高级别的京剧竞技场。

  关于“跨文化戏剧”,法国戏剧理论家帕垂斯·帕维斯曾有过这样的解释:“凭借对来自不同文化区域的表演传统故意或自愿的混合,创造出一种杂交形式。这种杂交是常常发生的,以致原先的形式不能再辨别。”因而,“跨文化戏剧”不仅是国际上公认的改编形式,其碰撞出的结果也往往是与原本的两种文化现象相去甚远。而京剧舞台上的“洋剧中演”模式,更是并非一帆风顺。近些年来,《欲望城国》、《王子复仇记》、《仲夏夜之梦》、《李尔王》、《奥德赛》、《罗密欧与茱莉叶》、《图兰朵公主》等京剧作品相继问世,其间成功者屈指可数。究竟是应该尊重甚至照搬原著,让演员不贴片、不勾脸,戴着假头套、穿着欧式衣裙、唱着莎翁传世台词,还是按照传统京剧模式,保留原著架构,融入东方背景及思维模式?两岸京剧界近年来的一系列探索虽毁誉参半,但也积累了不少极具价值的经验。

  即将于本月13日、14日亮相武汉的《情殇钟楼》,由梅派青衣史依弘领衔,改编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该剧将这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从巴黎改到了中国的宁远城,从法国的宗教寺院改为中国的宗庙,把小说中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美拉达改成西域流浪女艾丽雅,既保留了雨果笔下女主角的性格,又塑造了京剧传统剧目中从未有过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京剧所蕴藏的巨大包容性和塑造性。虽然“跨文化京剧”已经成为了京剧进入国际市场突破靠武戏打天下的一条捷径,但究竟能否克服中外融合的水土不服,真正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还有待检验。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