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出令人悲喜交加的小人物艰难生存史;这是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超现实主义噩梦;这是一台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表现大集锦。”由内地戏剧人奉为2008年英国爱丁堡戏剧节上最值得推介的形体剧《外套》,上周末在上戏剧院亮相。
《外套》改编自果戈里的经典同名小说,但经英国壁虎剧团改编,它已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剧中的光影变化、设计精巧的舞美布景、功力深厚的肢体表现,让这部形体剧为戏剧的“创意”界定了一个新概念。
创意首先表现在《外套》的舞台光影变化上。导演何念最初惊叹的就是这极暗的舞台上的光的运用,“要知道很少有好像《外套》这么暗的舞台,导演用极少的灯光来营造作品所需的意境,又不影响视觉效果。”据悉,全剧几乎有一半的场景表现都仅用到一至两束追光,一些介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场景都依赖追光和烟雾完成。
道具的精巧设计和“人肉道具”天衣无缝的配合也令人叫绝。一张破床、一个破包、一扇蒲扇大的小门,一个镜框就构起了“蜗居”场景。除主人公之外的其他演员亦被不露痕迹地浓缩于这幅画面中。房门的开合、镜框中“父母”的诙谐表现,都由演员携道具完成,让人不得不感慨创作者的匠心独具。
“令人震惊的形体表演”则是《外套》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包括“灵魂”角色在内的八个剧中人物,用八种不同语言演绎,却只有少数的字幕翻译,导演不图观众全部“听懂”,也不希望他们“听懂”。
抛开所有外在的技巧,《外套》之妙还在于它能引发思考,人们给了“外套”各自不同的定义。它可能是期待已久却未争取到的职位,它可能是等待经年却仍未回头的恋人,它也可能就是面积不大但只属于自己的小公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件难以企及的“外套”,对它的渴望愈加强烈而又不能满足时,有一天你会愿意和魔鬼做交易。然而,良久挣扎后的妥协是否就能赢得想要的幸福,在“阿卡基”被“上帝”推下天堂的刹那,答案已经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