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杰耶夫 |
捷杰耶夫 |
捷杰耶夫 |
捷杰耶夫 |
捷杰耶夫 |
六部“老柴”,四年等待
北京的乐迷一定不会忘记,2007年12月,人称“音乐界彼得大帝”的俄国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亲率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家们驾临北京,以震惊了整个国内音乐界的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为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拉开大幕,此后一别竟是近四年的光阴。今年9月30日到10月2日国庆黄金强档,捷杰耶夫第二次来到国家大剧院。同样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只是这次的节目换成了沉甸甸的三场极具分量的音乐会——他们将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全部六首交响曲,这是俄罗斯音乐中的瑰宝,更是交响音乐“山脉”里的最高峰之一。
捷杰耶夫:选择柴科夫斯基来自一种天然的责任
此番捷杰耶夫带来的“柴科夫斯基盛宴”论规模与品质不但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同样也十分难得。9月30日下午,捷杰耶夫现身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媒体面前介绍了选择柴科夫斯基全套交响曲的原因。他说,“这是我的创意,我的决定。因为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名字和我们马林斯基剧院紧密相连。当年,柴科夫斯基经常到马林斯基剧院听音乐会,因此对于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伟大作品我们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我们是他真正的继承人。所以在给重要的巡演选择曲目的时候,我决定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柴科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创作时间跨度达27年,第一交响曲创作于1866年,当时柴科夫斯基刚刚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第六交响曲则创作于他生命末尾的1893年,作曲家在首演之后9天就意外辞世了。可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正是他作曲生涯与整个人生的总结与缩影,其地位是足以与贝多芬、布鲁克纳、马勒等交响曲大师的作品分庭抗礼。对这些作品,捷杰耶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道,“要知道,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尤其是第五第六,简直是深不可测,美得让人震惊,那是灵魂的音乐。这些音乐不能随便演奏、敷衍了事。我保证,观众听到的将是一个从声音到内涵都极其丰富的乐团带来的柴科夫斯基。”
当晚的音乐会上,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乐团就为所有观众证实了其“柴科夫斯基权威”的地位。这对世界乐坛无与伦比的组合——当世最伟大的俄罗斯指挥家与最优秀的俄罗斯乐团,以最经典的俄罗斯曲目为中国观众打造了一个毕生难忘的“柴科夫斯基交响之夜”。
“第一”与“第六”:辉煌再现柴科夫斯基创作生涯的开篇与终结
在当天下午的排练现场,捷杰耶夫透露,这次的演出阵容包含了三位正首席和四位副首席,可谓是“顶级配置”。据悉,只有乐团认为非常重要的演出或巡演,当地观众才能享受到这样“最高级别”的待遇。
首演当天乐团带来的曲目是横跨27年一头一尾的第一和第六交响曲,从柴科夫斯基初出茅庐时的一鸣惊人,到生命行将结束时的孤独哀泣,都在捷杰耶夫如魔法一般的手势之下,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各声部间喷涌而出。尽管第一与第六交响曲在情绪上差异极大,捷杰耶夫的处理却能使其水火相容,达到在风格上的高度统一,这使得乐团演奏的整体效果足以与历史上最著名的演绎相提并论,特别是让人想起了穆拉文斯基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上个世纪对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诠释,浓浓的俄罗斯风情在这两者的演绎中一以贯之。聆听捷杰耶夫指挥的“老柴”,不禁使人缅怀起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也让人感慨,能在今日聆听这样一位俄罗斯音乐传统继承人的音乐会,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阔别四年才回来的捷杰耶夫为北京乐迷交上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也同样展现了世界最顶尖乐团的实力,而在面对几乎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柴科夫斯基音乐时,他们更加如鱼得水,乐曲中的所有细节都在乐手们精湛的演奏里一览无余。当第六交响曲“悲怆”末乐章“悲伤的柔板”最后一个音落下,随着捷杰耶夫的手势缓缓收起,全场鸦雀无声,观众在意犹未尽的情绪中静默了近半分钟以后,才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将最崇高的致意献给了所有的艺术家。
从明天开始,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还将继续演出柴科夫斯基的另外四部交响曲。10月1日晚上的第二号“小俄罗斯”,作曲家将乌克兰民间舞蹈旋律融入后的杰作,是彻底的俄罗斯式的狂欢;第五交响曲尽管以命运的阴霾开场,乐曲的结尾处却由光明扫尽了黑暗,同样也是盛大而辉煌。10月2日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柴科夫斯基创作生涯中期的两部杰作将接连上演。第三交响曲“波兰”是作曲家充分汲取民间音乐营养之后的产物,波罗奈兹舞曲、德国舞曲的旋律都在其中出现。而在1877年问世的第四交响曲则是作曲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其成熟度比之前三部交响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其中揭示了深刻的命运主题,达到了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等量齐观的高度,因此这两场音乐会也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