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独家频道 > “搜狐娱论·观察”论坛 > 第6期 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

业内人士探讨纪录片出路 政府支持方能治标治本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徐珊
2011年09月22日12:14
众位纪录片业内人士探讨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 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众位业内人士探讨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 点击查看高清组图
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


  搜狐娱乐讯 (徐珊/文) 法国纪录片《海洋》在国内的热映,使影迷们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让不少的院线和发行方眼前一亮。9月21日,搜狐娱乐评论频道与纪录片频道合作举办了娱论观察论坛的第6期,邀请到张同道、范立欣、吴靖和金忠强等知名的业内人士,就“院线能否拯救纪录片”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纪录片在中国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关键是让影片有地方上映,让观众有地方观影。同时也指出了国产纪录片拍摄手法单一、内容题材不丰富以及缺乏政府和社会有力支持的现状。

  纪录片:拿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对很多国产纪录片甚至文艺片的导演来说,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有机会上映被更多的人知晓,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送到国际电影节参展拿奖。资深纪录片制作人张同道认为“获奖不是坏事,但是拍电影绝不是为了获奖”,也指出曾经有不少导演一窝蜂的照着能拿奖的方向拍,结果拍出来的纪录片都是“黑糊糊、晃悠悠、慢吞吞”的样子。从而让观众形成了“纪录片”不好看的误区。

  “其实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是很丰富多样的,可以严肃也可以搞笑,可以苦情也可以浪漫,但是千万不要都弄成一副模样”,张同道还把纪录片划分成了三种:第一是叫工业纪录片,它的纪录片制作是一个工业制作模式,比如国家地理频道;第二种是独立纪录片,像范立欣这种导演的,对个人负责,我有这种情绪我想表达;第三种形态是我非常欣赏的,叫独立纪录片商业化。有一定个人思考,有一定美学追求,但是又要与大众接近。

  院线:输出的不仅是电影,也是种文化

  在国内,纪录片(文艺片)即使在商业影院上映了往往也会遇到“影院一日游”或排片场次少的尴尬境况,难道真的没人想看这些电影么?“纪录片不是没有观众,现在的问题是想看的人看不着,不知道到哪看。院线放的时候,我不又知道观众在哪。因为影院系统采取粗放式经营,把有限的资源都给了商业大片,因为他们有明星,有投资,有绯闻,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张同道对此很无奈。大陆唯一一家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中心北京负责人吴靖也透露,“《海洋》在今年4月份法国影展上法国电影中心有展映过,当时两场爆满的,根本买不着票”,并坚决表示“艺术影院即使是亏钱也要继续做下去”。

  电影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电影院线的老板们应该给纪录片一点时间。

  业内人士:呼吁政府能多给些支持

  《海洋》宣传发行团队之一,中评国影的总经理金忠强透露,“片子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精打细算。”史上耗资最多的纪录片尚需如此节俭,国产纪录片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资金不足、设备差算是一大硬伤。

  范立欣在拍完中国和加拿大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归途列车》之后深有感触,“希望政府也好,私人基金会也好,整个电影产业也好,能够给予纪录片更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给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导演更大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为院线提供更好的作品。”

  张同道则是向广电总局建议,“能不能有一些免费政策,假如我的公司只拍纪录片,我没垄断任何资源,却要跟中石油交一样的税。假如真的想发展一个行业,应该让温暖更具体,体现在税收政策上,体现在你的管理方式上。”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