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村版《白毛女》进京“取经” 走进国家大剧院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罗颖
2011年07月04日15:36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在和平门一酒店的客房中,传来一阵清脆朴实的歌声,循着声音走进去,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喜儿”是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扮演杨白劳的也是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大爷,在他们演唱的时候,一屋子的人都跟着节奏拍着手。他们都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阳镇大里营村的村民,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昨天的他们还有一个新身份——“长青剧团”的演员。他们自己排演《白毛女》的网络视频被歌唱家谭晶发现,于是有了这次到北京国家大剧院观看新版歌剧《白毛女》演出的机会。

  长青剧团的团长董晓娜说,为了这次演出,她精心地盘了头化了妆,剧团的其他人也都穿上了自己最喜欢平时又没什么机会穿的衣服。这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业余剧团,所有演员都是普通村民,没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凭借的都是对文艺最朴实的热爱,杨白劳扮演者李艺文现年73岁,是这个剧团的“灵魂人物”,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剧本整理、乐谱唱词记录都是他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找不到当年的词、谱,李艺文老人在网上找来《白毛女》剧录音,用录音机把唱腔歌词录下来,再一遍遍对照录音记下歌词,配上乐谱,整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整理出剧本。

  长青剧团的演员告诉记者,他们排《白毛女》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是有着深厚情结的。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部分演职人员下乡到抚宁县海阳镇为广大群众演出了大型歌剧《白毛女》,演出很成功。1962年村里的几位文艺青年,从海阳文化馆找来《白毛女》剧本,1963年春节,《白毛女》正式排练完成。1963年、1964年、1965年,剧团便深入到海阳镇各村、海阳中学、海阳罐头厂,给学生、工人演出,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演出场次达到40多场,大里营《白毛女》成为当地红色经典曲目的代表之作。2009年,当时的年轻演员,如今已经步入花甲、古稀之年,怀旧情结日益浓厚,重排红色经典白毛女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2009年村民便开始筹划重排《白毛女》。“农村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参加排练是自觉自愿的,大家还要经营自己的生活,于是每个人都挤出能挤的所有时间背词,练唱”,李艺文大爷说。经过三个多月排练,去年7月1日进行了首场演出,之后每走到一个村子都会吸引大批村民观看,有开着汽车、拖拉机的,也有从20多里外赶来看的,演出中很多人都流泪了。

  这次来北京看《白毛女》,长青剧团的演员们可不只是来过过眼瘾,今天上午他们还被谭晶邀请作为特约嘉宾参加《文化视点》的节目录制,下午和王昆、孟广禄、谭晶等主创人员面对面地交流,他们已经商量好,要把新版《白毛女》和自己演出版本不一样的地方都详细记录下来,回去以后认真修改完善,继续排练演出。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