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2011中国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 > 资料档案

资料:2011中国网络影响力简介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6月23日19:59

  胡锦涛同志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从2007年4月开始联合成立《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课题组(2010年4月南开大学加入),报告从2008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课题组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概念,并将“网络影响力”这一概念作为全新的标准运用到了中国电视的评价当中,致力于建构起基于网络影响力的新型中国电视评价体系,在依靠传统媒体掌握网络媒体发展主导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网络影响力经过4年左右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已经在电视业内获得广泛认知。特别是经过对多家电视媒体评价的实践检验,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显现。

  一、网络影响力简介

  基于网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电视媒体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着它的真实社会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考察中国电视媒体在网络上的虚拟影响力就等于考察中国电视的现实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影响力是一个连接电视与网络、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趋势的全新的评价指标,它是对现有的以收视率为主要指标的电视评价体系的一次革命性补充和完善,更是理论上的一次全面创新!

  1、电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

  所谓“电视网络影响力”,不是“电视网络的影响力”,而是指“电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是指“电视组织、电视内容、电视人物和电视事件等在网络世界中所具有的知名度、关注度、收视度以及美誉度等”。网络影响力指数包含四个指标,一是知名度指标,指的是由正式机构发布的关于某一电视媒体的信息量的总和。这一指标表明了某一电视媒体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广度,主要以样本网站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为依据。二是关注度指标,指的是某一电视媒体在网络各大论坛以及博客中被讨论的程度,被讨论次数越多表明媒体越受关注。这一指标表明电视媒体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深度,主要以样本网站搜索引擎的论坛搜索结果为依据。三是网络收视度指标,指的是电视媒体生产的内容在网络中被收看/被下载的程度,表明观众的主动收看行为,主要以样本网站中电视节目的被下载次数为依据。四是网络美誉度指标,指的是网友对电视品牌评价所持的满意及赞美程度。网络知名度和关注度是网络美誉度的基础;美誉度是以知名度和关注度为前提的,真正反映电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水平。知名度和关注度可以通过宣传手段快速提升,而美誉度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品牌经营方能树立起来。四大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即为最终电视网络影响力指数。

  2、网络影响力与网络舆情监测的关系

  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舆情监测有着本质区别。网络舆情监测一般是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的,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不安定苗头、不稳定因素,把监测结果提供给相关机构,引起他们的警醒,使他们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而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是考察特定的组织、机构、人物等在网络上的状态,是受欢迎还是受批评,把评价结果提供给这些机构或组织,使他们对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对不好的东西加以改正,提升品牌的形象。由于舆情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监测的结果一般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而且也很少进行比较。而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进行比较,它可以把各种数据长期积累下来,纵向上看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横向上看自己与同类比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藉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等等。

  3、网络影响力研发的特点

  四年左右的网络影响力研发表现出多个特点。

  (1)具有可比较性

  网络影响力是以一定的时间为基期,然后把每个监测期的数据与基期的数据相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值。因此网络影响力既可以从纵向上进行自我比较,也可以在横向上与其它同类事物相比较。

  (2)兼具专业性和社会性

  在研发过程中,既注重网络影响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重视扩大它的社会影响,避免电视行业唱卡拉OK,自说自话。如在调查报告中加入了主持人、影视演员等,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引起全社会对网络影响力的关注和支持,让社会了解和认识网络影响力的重要性和意义,为电视评价体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先认知后应用

  由于网络影响力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对它的认知度还不高,为了在较短时间提高人们对它的知晓度和接受度,网络影响力的研发把排行榜作为立足点,以为实战服务为目的,通过排行榜发现那些真正受观众欢迎的、在网民中真正形成影响力的栏目、频道和媒介事件等。这一方式快速扩大了业内对网络影响力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4)保持独立性

  课题组的四家成员单位都不隶属于某家电视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利益关联度不高,因此能够使整个研发活动保持独立性,使得研发过程真实可信,研发结果客观有效。

  (5)体现拓展性

  网络影响力的提出虽然是源于电视媒体,但它的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电视领域,它有很强的拓展性。比如它除了可以评价电视媒体,还可以评价广播媒体、纸质媒体,还可以评价企业品牌,可以评价城市和地区等等。因此,网络影响力的的研发是着眼于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藉此增加电视行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和途径,提高电视行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能力,巩固电视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增强电视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

  二、推出网络影响力的必要性

  网络影响力的推出,是媒体发展规律要求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

  1、夯实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

  收视率属于舶来品,相关的基础性技术和信息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掌握和控制,我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这对我国的信息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网络影响力指标体系的研发是我国具有强烈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活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和电视信息的安全度。

  2、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扩张力

  我国一直致力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由于网络影响力的研发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从网络角度对媒体评价和社会评价进行研究,这说明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因此,网络影响力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很有可能像社会调查统计、收视率调查等评价方法对我国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影响一样,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体现我国的综合性软实力。

  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对国外的扩张不受进入限制、落地许可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可以方便地为国外受众所接受。因此,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在电视领域建立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导向机制,消除电视媒体固有的发展新媒体的惰性,鼓励或压迫电视媒体积极向网络扩张自己的阵地,大幅拓展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增强我国在全球的话语权和主导国际舆论的能力和文化渗透力。

  3、控制知识产权的主导权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发展一直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在各个机遇期都未能抓住机会,导致起步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受制于人。网络影响力具有填补我国乃至世界理论空白的重要意义。今天历史又一次让新的以网络影响力为基础的社会评价体系给我国电视业提供了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同步发展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我国不抓住先机,扶持和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掌握知识产权的主导权,必然将使我国在新一轮电视发展进程中继续落后,我国电视业也将再一次承担巨大的发展成本。这是从我国电视发展的历史教训中得出的结论。

  4、克服现有评价体系的弊端

  (1)收视率具有先天性缺陷

  当前节目最为重要的评价手段无疑是收视率,但是收视率在促进电视业发展的同时,它所造成的以“唯收视率论”为代表的各种现象和做法所起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担忧。为此,甚至出现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极端说法。

  一方面,收视率指标的评价具有表面性。收视率所表现的是观众在强制状态下做出的一种被动性反应,既无法反映观众的主动性要求,又无法代表观众的真实满意程度,更无法测量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而在网络中,没有时间的强制性限制,没有频道的强制性选择,观众对某一电视节目的喜爱与憎恨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释放,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性的自我选择,而非被动性的强制观看。因此,一档电视节目在网络中的受欢迎才是真正的被喜爱,电视节目的网络影响力才是真正持久的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收视率指标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收视率指标评价的是在看电视的观众总数中有多少人看某个电视媒体的节目,而对于没有看电视的人是否了解某个电视媒体以及所持的看法等却无法评价。当前电视观众与网民呈现一定的分化趋势,即网民看电视越来越少。不容忽视的是,网民在现实及虚拟社会中经常担当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尽管他们可能不直接看电视,但他们却可以通过网络来影响人们对某个电视媒体节目的看法和行为。网络影响力的提出能够弥补当前以收视率为主要指标的电视评价体系的先天性不足。

  (2)现有调查方法受趋利避害特性影响

  现有的调查统计方法绝大部分以问卷调查为主。由于绝大部分人有趋利避害的的心理,因此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在接受问卷调查时,一般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回答问题,对自己不利的答案一般会加以回避。这大大影响了调查的客观性。而网络影响力调查的是网民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发表的意见,因此客观性相对要高得多。

  5、催化发展新媒体的动力

  毋庸置疑,现在网络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太少。为此,国家要求电视等传统媒体积极发展新媒体,希望能够用它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内容资源和内容生产优势占领网络媒体这一新阵地,挤压不良信息的空间,使劣质内容无生存之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但是,电视媒体是从观众的心理特征出发来进行自己的内容生产活动的,而网民的心理特征与观众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就导致当前一些电视媒体简单把现成的电视节目搬到网上后很难引起网民共鸣。同时,由于电视媒体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这导致了它们在开拓新领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惰性,主要表现在它们在新媒体的发展上照搬照抄电视媒体的经验和做法而鲜见创新。由此可见,要想使电视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必须建立一种把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紧密联系起来的、对电视媒体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导向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电视媒体会积极创新,用反映网络媒体特点和网民心理特征的方式方法去发展网络媒体,在进行内容生产时不但研究观众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够主动研究网民的心理特征,使新生产的内容能够同时满足观众和网民的不同功能要求。网络影响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会有助于这种导向机制的形成。

  三、网络影响力研发的阶段性成果

  截止到2011年3月底,在百度中网络影响力的搜索量是1610万条,在Google中的搜索量是3020万条。巨大的搜索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影响力研发的实效性和自身的影响力,更反映了实践对新型评价体系的迫切需求。

  1、得到实践验证

  经过多年的积累,网络影响力评价体系已经由最初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为电视媒体的实战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现在已有多家电视媒体长期使用网络影响力数据,网络影响力在这些电视媒体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2009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接受“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一种面向媒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计算方法)的专利申请。2011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这一申请的两年公示期结束,公示期间未接到异议。相关专利的权益授权开始办理。网络影响力即将成为国内广播电视领域第一个软科学专利。

  2009年2月,国家商标局正式接受“网络影响力”的图文商标申请。2011年3月,国家商标局对这一申请的两年公示期结束,公示期间未接到异议。相关商标的权益授权开始办理。网络影响力即将成为国内广播电视领域为数不多的软科学商标。

  3、列为总局社科项目

  2009年10月,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10年度重点社科项目。这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影响力自身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发布调查报告

  作为“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从2008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报告是基于课题组对频道、栏目、主持人等电视行业的各个层次全年监测结果形成的,是对完全客观数据的解读。报告被业界誉为是中国乃至世界首次从网络角度对电视进行研究的报告,是中国首次以MBA案例方式全景展示电视发展的报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十大创新报告”。截至目前已累计出版300万字的调查报告。

  2008年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包括以下内容: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卫视栏目》,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卫视频道》,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CCTV栏目》,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事件》。

  以上四册共12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在上一年度报告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省级地面频道》,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剧》,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媒介人物》,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社会制片栏目》,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城市台》。

  该报告共九册2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

  2010年课题组在调查中增加了电影和影视演员的内容,《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也调整为《中国影视网络影响力报告》。这标志着网络影响力的研发开始走出单纯行业性评价体系的范畴,进行构建社会评级体系的探索。

  《中国影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10)》除了包括上一年度报告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影》,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主持人》,

  《TOP 10: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影视演员》。

  2011年1月,课题组把名称由“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整为“中国网络影响力”,年度报告也由《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调整为《中国网络影响力报告》。这使研发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为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2011年5月,《中国网络影响力报告》即将由年度发布调整为年度发布与月度发布相结合,由前十名发布调整为全榜发布。将以省级卫视频道和央视栏目为试点,每月发布所有这些频道和栏目的网络影响力数据。

  5、举办报告颁布盛典

  从2008年开始,课题组每年召开一次“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颁布盛典,推出当年度栏目、频道、电视剧等的排行榜。排行榜是基于课题组对各个层次的网络影响力监测结果而形成的,完全以数据说话,不带主观因素。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已经成为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年度品牌。

  2008年6月,在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的日子里,首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颁布典礼暨中国电视五十年高峰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栏目、省级卫视栏目、省级卫视频道和媒介事件排行榜正式发布。300多名业界精英出席盛典。成果一经公开,立即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中国广播影视》等业内主要专业刊物均开设专版对报告进行了介绍,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等200多家主流大众媒体对报告进行了报道。

  2009年6月,第二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颁布盛典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级电视机构的精英400多人参加了颁布盛典。盛典颁布了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栏目、省级卫视栏目、社会制片栏目、省级卫视频道、省级地面频道、城市台、电视人物、电视剧和媒介事件九个榜单。央视国际、人民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5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中国广播影视》等业内主要专业刊物均开设专版对报告进行了介绍。

  2010年6月,第三届“中国影视网络影响力报告”颁布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隆重召开。近500名业界精英出席。盛典颁布了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栏目、省级卫视栏目、社会制片栏目、省级卫视频道、省级地面频道、城市台、影视演员、电影、电视剧和主持人十个榜单。搜狐网、人民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6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中国广播影视》等业内主要专业刊物均开设专版对报告进行了介绍。

  2011年6月,第四届“中国网络影响力报告”颁布盛典即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颁布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CCTV栏目、省级卫视栏目、社会制片栏目、省级卫视频道、地面频道、城市台、影视演员、电影、电视剧、导演和主持人十一个榜单。

  中国网络影响力大事记

  ▲ 2007年4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了《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大型实战课题,提出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率先运用于电视业的评价当中。

  ▲ 2008年6月,第一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课题组正式发布《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在中国首次以MBA案例方式全景展示电视发展进程。《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从2008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

  ▲ 2008年7月,开发出国内第一套网络影响力调查系统与平台。

  ▲ 2008年12月,《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被评为“中国广播电视十大创新报告”。

  ▲ 2009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接受“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一种面向媒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计算方法)的专利申请,成为国内广播电视领域第一个软科学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 2009年2月,国家商标局正式接受“网络影响力”的图文商标申请。

  ▲ 2009年6月,第二届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同时发布《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该报告为国内第一本网络影响力的量化报告。

  ▲ 2009年10月,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课题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10年度重点社科项目。

  ▲ 2010年1月,“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一种面向媒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计算方法)的专利申请受到北京市科技委员会的认可,并予以资助。

  ▲ 2010年4月,南开大学加入课题组。

  ▲ 2010年6月,第三届中国影视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 2011年1月,课题组把名称由“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调整为“中国网络影响力”,年度报告也由《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调整为《中国网络影响力报告》。这使研发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为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 2011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与体系”(一种面向媒体的网络影响力指数计算方法)的两年专利申请公示期结束,公示期间未接到异议。相关专利的权益授权开始办理。网络影响力即将成为国内广播电视领域第一个软科学专利。

  ▲ 2011年3月,国家商标局对“网络影响力”的两年商标申请公示期结束,公示期间未接到异议。相关商标的权益授权开始办理。网络影响力即将成为国内广播电视领域为数不多的软科学商标。

  ▲ 2011年5月,《中国网络影响力报告》即将由年度发布调整为年度发布与月度发布相结合,由前十名发布调整为全榜发布。将以省级卫视频道和央视栏目为试点,每月发布所有这些频道和栏目的网络影响力数据。

  ▲ 2011年6月,第四届中国网络影响力颁布盛典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责任编辑:梁烁)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