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上海电影节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 > 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媒体关注

源头发展快发行成短板 中国电影“腰”太软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1年06月16日08:42

  本报记者 施晨露

  中国电影年产500余部,能进入商业院线发行放映的不到一半,能赚钱的更少。电影节“电影新浪潮”第一场抛出了一个有趣话题——高票房炮制过程全解码。高票房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要赚钱是否真有“秘籍”,与会嘉宾把焦点一致指向营销发行环节。票房专家刘嘉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呈现“葫芦型”,“十一五”期间,电影产业源头和终端都发展得很快,一方面是产量急剧增长,一方面是影院建设如火如荼,但发行的滞后让中国电影“腰”太软!

  四部进口片占八成以上票房

  “没有《阿凡达》这样的影片,电影市场日子不好过。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用数字说话。“同比去年,一月联和院线票房下降26%、2月22%、3月10%、4月4%,持续下滑的原因也很简单,缺少一部《阿凡达》一样的大片吸引观众。而在票房下降的同时,我们的银幕数在高速上涨,去年院线每天放映场次大概在2000场,今年上升到3000场左右,足足多了50%,而票房没有涨,这说明场均人次在严重缩水。 ”

  吴鹤沪介绍,连续4个月票房下降的局面在5月被扭转,“今年5月可以算中国电影市场的‘红’五月,票房同比上升了70%,到6月上旬票房总额已经赶上去年同期,电影节举行之际已经超越去年。但在‘红’五月里,唱主角的是四部渐次上映的好莱坞大片 《雷神》《速度与激情5》《加勒比海盗3》《功夫熊猫2》。这四部大片仅在联和院线取得的票房已经超过1.35亿元(联和院线票房约占全国总票房1/10),同它们同期上映的还有19部影片,但这19部影片票房总和只占5月总票房的15%不到。 ”

  多数影片“卡”在葫芦“腰”

  在好莱坞大片的强大势头面前,中小型影片的“春天”就被剥夺了吗?盘点今年前五月国产片的市场表现,3月上映的《观音山》以文艺片姿态取得7000万元票房成为电影人眼中的范例。刘嘉认为,《观音山》的成功正是因为发行方主导了这部影片的市场运作,从东京电影节获奖到正式上映,《观音山》按照发行方的眼光和观点重新梳理了影片的主题和阵容,它强调自己“青春派电影”的属性,重点宣传范冰冰等演员,一下子和年轻观众拉近了距离,取消了他们对文艺片的心理隔阂。

  在刘嘉看来,好莱坞电影工业实际上正是以发行为主导的工业,虽然制片公司很多,但市场基本由几大发行公司分配。中国电影在市场化发展的几年来,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发行恰恰最薄弱。 “我们的产业还是以制片为主导,但一年拍了那么多电影,能进院线的有多少?电影产业链就像一个‘葫芦’,上头是制片,下头是影院,现在两头都很庞大,但中间太窄,大多数影片卡在那儿,不上不下。 ”

  “腰”太软限制产业良性发展

  以发行起家的民营电影公司保利博纳总裁于冬认为,中国电影“腰”太软,大大限制了目前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在的发行环节既不适应前端——制片量的增长,也不满足后端——影院数的大幅增长。中国电影产量近年已经稳定在每年四五百部以上,但过去好几年,进入院线的数量都停留在130多部,去年有所增长,但也只有200多部。以一年52周来计算,其实每周也就是4部左右新片。邻近的香港地区市场,每个周末都有8部以上新片上映。我们常说,如今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和人家比比,真到激烈的时候,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

  于冬指出,不少国产片其实拍摄质量不低,但与发行环节的脱节,导致它们与市场绝缘。“发行应该从一部影片的拍摄阶段就介入,越早介入,这部影片日后票房胜出的几率越大。营销和发行应该为影片提供更多策略和保障,整个产业链才能上通下达,形成良性发展。 ”

(责任编辑:蒋明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