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杜琪峰的香港电影“死亡论”:生存还是死亡?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阿木
2011年06月08日09:38

  如果说,1997年的香港回归是香港历史里的一个绕不开的记忆,那么,2003年的CEPA协议的签订与实施,则是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合拍片”进入新时期的一个标志,而在随后的几年间,不但有陈可辛(在线看影视作品)王晶(在线看影视作品)杜琪峰(在线看影视作品)、陈嘉上等香港电影人北上拍片,甚至也有尔冬升(在线看影视作品)的香港电影将被华语片所取代的说法。

  日前,杜琪峰在接受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李焯桃、冯若芷等人的采访时,就直言大陆市场害死了香港电影,“我想电影圈很多导演都想享受拍电影,现时香港电影虽然不景气,但仍有稍稍根底。香港其实没有大陆(市场),未必会死,现在有大陆,反而害死了香港。要不然大家一定能发掘出一点什么来,你看那班人(香港电影人)个个都那么厉害”(原文详见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刊《焦点影人:韦家辉》第25页)。按照杜琪峰的这个说法,如果没有内地市场,可能香港电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因为有了内地市场,于是“反而害死了香港”电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CEPA协议前:求变、挣扎的香港电影

  要说到大陆市场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不能不提CEPA协议,而按照杜琪峰的意思,他也承认CEPA开始实施之前香港电影已经没落到了一定的程度。

  香港电影在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是所谓的“黄金期”,但也充斥着不少的粗制滥造、跟风之作,加上台湾、韩国等传统港片市场进一步的开放而被美国大片成功抢滩(如台湾,在九十年代之前对于外语片有进口、拷贝数量等限制),香港电影的卖埠能力削弱,但市场容量有限的香港市场难以容下数部大制作(当时一般片子在香港本土市场大概可以取得1000万左右的票房),票房突破2000万港元的作品,在1995年以后数量几乎是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九七年前后的回归、亚洲金融风暴、盗版等,又在有形无形的影响着市场;投机、跟风的作品却依然很多,如刘伟强的《新边缘人》便被美国影评人汤尼·雷恩批评为“徒有其表、夸张的暴力、松散的剧情和极度的缺乏诚意”,这话也可以用来批评当时不少的港片。

  香港电影也尝试了多种方式“自救”,如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合拍,如《紫雨风暴》、《公元2000》等,或者年轻化、好莱坞化,如《特警新人类》、《幻影特工》等,甚至搞高科技大制作,如《风云》、《蓝血人》等,但这些作品很多时候并没有取得如期的票房效益。包括杜琪峰当时成立银河映像后的最初几部作品《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两个只能活一个》等,叫好但不叫座。

  2002年年底时《无间道》虽然取得超过5500万港元的票房,但年度本土电影仅占总票房的约40%(在1997年时还占49%),2003年春季爆发的、持续数月的SARS,给予了香港市场、香港电影人更大的打击。而原本CEPA协议当中并没有跟电影有关的内容,但在签订前夕在吴思远、黄百鸣等电影人的努力下,增加了关于“合拍片”的四条有关内容,并为随后香港电影不断的以“合拍片”名义进入内地市场奠定了基础。

  CEPA实施后:北上神州融入内地的香港电影

  在2007年的香港回归十年的金像奖特刊中,当年的金像奖主席文隽撰文概括了香港电影的“八得八失”:“一、得到内地市场,失去本土阵地;二、得到国际荣誉,失去‘香港’品牌;三、得到新媒介做平台,失去传统电影院票房;四、得到政府高度关爱,失去投资者信心;五、得到学院生力军,失去行内接班人;六、得到大中华文化的融会,失去独有的香港特色;七、得到愈来愈多颁奖礼,失去观众的关注和民心;八、得到免疫力,失去抵抗力。”

  文隽的话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而如何平衡这得与失之间的关系,则是考量香港电影人的能力的一种方式。更何况,这个“失去本土阵地”、“失去‘香港’品牌”,并不代表着“死亡”。

  以刚刚过去一年的香港电影(包括合拍片与非合拍片)来看,在约55部香港电影当中,合拍片大约占30部,而在约3.1亿港元的香港电影票房里,合拍片占了约67%。而其中这些合拍片包括了《叶问2》、《精武风云》、《狄仁杰》等大投资大制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但很本土化的《岁月神偷》在香港取得了2300多万港元的票房,《分手说爱你》、《人间喜剧》、《童眼3D》、《婚前试爱》、《志明与春娇》等也都取得不俗的票房,甚至赢得了不少好评,如《打擂台》便获得了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与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

  只不过,香港电影的合拍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年,杜琪峰、彭浩翔(在线看影视作品)、叶念琛等,都纷纷踏上了合拍之路,杜琪峰的《单身男女》中的一个似乎有着隐喻的剧情设置便是,无论吴彦祖(在线看影视作品)或者古天乐如何的追高圆圆(在线看影视作品),最终得到她的婚姻之约的,还是需要到内地才行;而刘伟强在《不再让你孤单》中,让来自于香港的舒淇(在线看影视作品)也是在北京的城郊才找到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合拍等于死亡吗?

  合拍是香港电影的趋势,但是否合拍就等于走上死亡之路呢?

  其实,香港电影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求变,是延续至今的一条路,如五十年代的粤语片,不少是内地电影人南下后的作品,而六十年代的作品风貌几乎与五十年代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十年代时的香港电影风貌又远远不同于七十年代的(这也是为何邵氏公司在八十年代时市场占有率不断下跌的原因之一),不断地求变,以适合于新时代的观众需求,这是香港电影的发展之道。

  当下的香港电影要生存,内地市场的发展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香港本土市场,而如何在内地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然后创作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影片,便成为一些香港电影人的追求。

  即使是杜琪峰自己,虽然他一口说着内地市场害死了香港电影,还一边要进入内地市场,即使在同一次的访谈中,他也清晰地认识到,“要别人认同自己的作品,是需要时间的,到你建立了某些东西,要面对的事情又不一样。我们既然知道需要一些前卫电影,亦知道生存得靠投资者,那便没办法不接受这两种不同的任务”“(百年好合》)大家都知道要快又要准时,为的是票房;人家不会管你怎样拍出来,票房才最重要。遇上这类情况,就不是艺术或创意的追求,而是专业的表现”。而杜琪峰既会拍《瘦身男女》、《龙凤斗》之类的商业制作,也会有自己喜欢创作的作品,《枪火》、《柔道龙虎榜》等,而何尝他自己不明白需要有商业成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拍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当下的香港电影不也是如此吗,电影人可以参与面向内地的大制作或商业制作,然后也可以以小成本enjoy自己的作品。

  阿木(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