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乐评论

第567期:国产儿童电影:“六一”才能想起你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和运超
2011年06月01日17:38
[提要]  30岁生日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在儿童电影艰难成长的今天只剩下了“一个厂名一个厂长”。中影集团副总、儿影厂厂长江平在谈到儿童电影举步维艰的现状时数度哽咽,因为“拍一部儿童电影比拍别的题材电影要难得多得多”。[我来说两句][往期回顾]
正方:人人有责保护儿童电影

    现在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吃着洋快餐看着进口“大片”长大的,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正所谓“因材施教”,既然我们有自己的儿影厂,就应该好好利用资源,打造出适合中国孩子观看的电影。而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厂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反方:优胜劣汰凸显体制问题

    儿影厂在“而立之年”举步维艰,脱离了国家的扶持就站不起来了,体制问题显露无疑。其实儿童电影也是一种商品,应该进入市场参与优胜劣汰的竞争,与其抱怨国外大片的打压,不如从自身出发,在电影剧本团队和质量上下功夫。

票数:1
票数:1
 

  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都充满各种快乐天真活泼的情调,就像歌里唱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如今,中国小朋友的生活条件幸福指数多半已经和国际接轨了,但中国的儿童电影就不一定,今年六一的电影市场,活蹦乱跳的是那个漂洋过海的《功夫熊猫2》,而此时此刻,迎来30周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走到“而立之年”的今天只剩下了“一个厂名一个厂长”。中影集团副总、儿影厂厂长江平在谈到儿童电影举步维艰的现状时数度哽咽,因为“拍一部儿童电影比拍别的题材电影要难得多得多”。

  儿影厂创建于1981年6月1日,成立之初叫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邓颖超为儿影题写了厂名。它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门生产儿童电影的电影制片厂,也是前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唯一一家儿童电影制片厂。儿影厂的首任厂长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今年90高龄的她回忆起儿影厂的成长,于蓝依然如数家珍,“我还记得儿影厂成立十五周年时的一些数据,共拍摄了65部儿童片和21部电视剧,其中37部作品获得金鸡奖、童牛奖、国际电影节奖等120多个奖项。”

  可以说过去是充满了自豪与荣耀,可自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逐渐变革以后,中国电影这20年之怪现状已经多多,更遑论儿童电影适应“狼来了”的危机。国产儿童电影的衰亡恐怕不是创作质量和市场威胁那么简单。当今中国知名导演中,冯小宁是曾于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儿影厂的,他早期的《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其实都属于儿童电影,还获得过儿童电影大奖。但其实一看名字都能感觉,题材带着严肃和理性。从冯小宁一个导演转型的过程,已经可以看出国产儿童电影发展的窘迫。如果拿著名的斯皮尔伯格(在线看影视作品)做样板可能有点矫情,但比照冯小宁的艺术生涯,可以察觉中国电影改革开放30年的道路值得深思的实在太多。斯皮尔伯格早年也该算是儿童电影行家里手。虽然一部《大白鲨》不合适小朋友,但跟着《第三类接触》《外星人ET》《太阳帝国》等都是儿童电影,后来他的电影都摆脱不掉童心,哪怕是沉重的《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持续在《世界大战》中。都知道后来冯小宁借着《红河谷》等战争三部曲走上了完全成人化的世界,他思索的也是成熟的乱世悲欢离合。曾经作为知名的儿童电影的代表人物,终归没有持续下去,留下的却是他说的一句:“每个真正从事过儿童电影创作的人都会知道,拍儿童片有多艰难。”冯小宁导演的话其实非常含蓄,导演,毕竟在如今的业界,已经很难主导一个作品。

  无需太过在意两个导演谁的水平比较好,冯小宁所处的环境使他感受到儿童电影的困窘超乎我们的想象,或许到后来也不是国产儿童电影“落伍”所能概括的。不难发现,儿童电影到今天似乎已经被动画片一种类型取代,但即便是动画片,今年眼下上映的《西柏坡》与《功夫熊猫2》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难道就是国产儿童电影“落伍”的缘故?

  从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大炒“回锅肉”,先后把《葫芦兄弟》和《黑猫警长》重新做成剧场版,结果,这些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故事已经不复当年的光彩,几十年来,在亚洲动画片领域都堪称典范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今在市场中找不着北,或许已经可以看做一家国字号单位挣扎的命运。同样,台湾过去顶尖的导演王童,几年前曾经炮制过一部《红孩儿大话火焰山》,以为用“大话西游”模式可以风靡海峡两岸,结果已经没有多少人买帐。儿童电影到底今天难在哪里?可能依然还是一个困惑,可为什么人家宫崎骏先生可以凭借动画片导演的身份成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一号卖座大腕呢?

  中国电影导演对中国的儿童电影其实一直缺少理解与尊重,一直摇摆在“成人未满”的漩涡。孩子们喜欢的和大人为他们提供的一直没有对口,悲催的还有中国的电影人连“成人电影”也没搞出多少名堂,带着疲惫和困惑怎么可能还能做好儿童电影呢。儿童电影一方面是给孩子们看,一方面很多消费者都是未成年人甚至大人也会是观众。但可惜到今天,是任何人都不再是国产儿童电影的观众。甚至可悲到连生产者都徒有虚名,就像新闻说的,曾经偌大的儿影厂沦为只有一个厂长的地步。

  难道十几亿国人几亿小朋友青少年现在不需要儿童电影了?或许也是,我们的小孩子都沉浸在成人化的包装中,例如童装走俏的都是高跟鞋和豹纹装。这样的氛围怎么可能让他们回到《闪闪的红星》和《西柏坡》的光辉岁月里?是什么人在指引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其实,就连成功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曾经也是冒着一股风险,但毕竟不能以这样的个例去衡量整个中国儿童电影的未来,更何况这种动画片没多少实际意义,和《飞屋环游记》等相比,简直好比是蓝精灵和格格巫的差距。还是那句话,动画片仅是儿童电影之一,中国电影的健全和发展恐怕不是某些个单位和公司的问题,呐喊“救救孩子”是矫情了,但不管儿童电影是否存在商业价值,它是我们所需要的,良性市场下也应该有生存空间的,可对于国产儿童电影,如今还处在被迫转型的长征路上。

  和运超(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我来说两句 查看评论
又到“六一”,又见国产儿童电影。
《霹雳贝贝》们承载了我的童年,怀念ing~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儿童片没人导,没人演,怎么会有人看?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国产“童片”不得人心。
儿童电影值得电影院像《建党大业》一样对待。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