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 > 金像奖 评论

第30届香港金像奖:它还年轻,却已老去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逆规则
2011年04月18日09:00

  《打擂台》让人再次见识了情怀的厉害。触到怀旧G点的情怀,可以搞定一切。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抬起年迈的腿,用过去的招式,俘虏了一众评委。《打擂台》除了获最佳电影奖,还有泰迪罗宾获最佳男配、邵音音获最佳女配、泰迪罗宾&韦启良获最佳原创曲奖。有人怀旧,于是美好的定义等同于过去。《打擂台》向老式动作片致敬,不管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之间有没有交集和相似之处,杂烩也好乱炖也罢,他们都是长者,便轻易将影片的情感指针调向过去。

  用一部普通电影的标准考量,《打擂台》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还不如去年的《岁月神偷》。但《岁月神偷》没能耐让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分离。徐克可能也习惯了,1992年,处于巅峰期的他,以《黄飞鸿》问鼎最佳导演,而最佳影片让《跛豪》夺去。《岁月神偷》很讨巧,将一个老套的故事讲得颇为动情,它是在用心地讨巧;《打擂台》在叙事上囫囵吞枣、砍一斧走一步,只在情绪上来得刚健一些,这是在精明地讨巧。硬朗朗的跑调情怀,效果却也胜过了柔和的温暖抒情。人物介绍时出字幕、快速变焦镜头,用上这样的招数,大概就是和邵氏挂上勾了。如果不仅仅是由情怀搞定,也很难找到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创新么,它复古;票房呢,不成功。《打擂台》的上位,在于情怀,在于纯正的港片身份。

  前年影后给了鲍起静,去年是惠英红,今年刘嘉玲(在线看影视作品)捧杯。如果说前两年是因老字辈演员表现优异许多,那今年大家的水平相差不多,为何不给《志明与春娇》的杨千嬅(在线看影视作品)、《分手说爱你》的薛凯琪(在线看影视作品)、《维多利亚壹号》的何超仪(在线看影视作品),甚至给《月满轩尼诗》中发挥平平而需要鼓励的汤唯也没什么不可。刘嘉玲资历深又缺奖杯,赢得无甚悬念。靠资历,又是“老”的功劳。港产演员青黄不接,这次金像奖急着给老人补偿,无暇顾及资历浅些的。加上泰迪罗宾、邵音音,像是一出致敬晚会。

  当然,也有扶持少壮派。谢霆锋获最佳男主角,彭浩翔(在线看影视作品)&麦曦茵获最佳编剧奖。去年一批“新”导演集体发力,被一些香港影评人期许为“特区新浪潮”,在总结性质的颁奖中,只有郭子健&郑思杰的《打擂台》大胜,麦婉欣&郑思杰的《东风破》和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分得一小点羹。打怀旧牌的,在奖项方面,成了胜利者。金像奖这是在鼓励新人复古,使得新人不“新”。《打擂台》和《东风破》称不上老气横秋,但在外相上都像写给长辈的赞歌,或老人自己的回忆录。

  肯定怀旧电影,以发扬港片精神,金像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困,选择了一种很不高明的方式,来维护纯味港片。定位为褒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尴尬在于香港电影的逐步衰落。这届金像奖,对于大多人,颁出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因为没有一部影片优秀到足以秒杀其它提名影片的地步。看它的结果,比猜它的结果,更值得玩味。

  金像奖在姓文艺还是姓商业上的问题上,一直很混乱。方育平三获最佳导演,王家卫(在线看影视作品)是拿奖常客,张之亮、许鞍华(在线看影视作品)靠文艺片所向披靡;另一方面,《警察故事》得过最佳影片,新世纪以来,最佳影片得主大部分是商业大片。金像奖诞生于港片盛世,那时内地、台湾地区的艺人涌向香港。从吴宇森(在线看影视作品)、袁和平、周润发、成龙等出走好莱坞开始,港片产量迅速缩水,变为香港影人向内地进军。金像奖的功能指向,不再是肯定小制作或商业成功的影片,尤其是今年,它的功能似乎变得唯一而明确,就是维护更纯粹的港片。

  在港片的问题上,争论很多:港片的身份、港片的质量、港片该如何发展、香港影人该坚守还是北上等等。除了港片的身份可以以规定的标准划分,其他问题很模糊。人们普遍认为,港片不如以前好看,意即港片的质量下滑很多。而认为港片质量没变,是人们的观念变了,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趣味的改变、品味的递进,一些娱乐不再为娱乐,一些有趣变得索然无味。比如很多内地的港片迷,幼时看的是国配港片,到后来非粤语原声不看。但质量下滑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金像奖上,当年的《黄飞鸿》在各个层面上,都要优于近年的《叶问》,而《叶问》拿了《黄飞鸿》没有得到的最佳影片奖。

  港人善变通,金像奖想要彻底返春,不如放宽、改变一些规则,或能再放光辉,也可保住一些港片的血与骨。建立与消亡,对于香港影人,再为熟悉不过。1980年到1990年,“新艺城神话”只有10年,今年,“七怪”中的黄百鸣、曾志伟、徐克、施南生、泰迪罗宾在同一舞台上接受荣耀。消亡之后,会有另一种构建。

  我们姑且认为,一种美学、一种味道、一种技术不会轻易消失。那么,组成港片的各个零件,散落在好莱坞、内地、日本甚至欧洲,让很多影片染上港味,我们可以轻易嗅出。不管在内地,还是在国外,如果配置相同的资源和外部环境,一样可以生产带有港味的影片。只要有那些制造了“香港制造”的影人,港片痕迹就会附在其它影片身上。港片渗透到内地片中,内地片烙上港片印记,或会模糊为同一影片。乐观地来看,这不失为美好的大同世界。

  我们没有如此乐观,不会看到这种世界,而且变得刻薄,对合拍片中的港产零件,叹息摇头。香港金像奖在我们眼中,变得越来越无奈、滑稽、颓败。它想固守纯粹一点的港片,不惜以忽略其它影片为代价,来赞扬一部无论质量还是票房都难以令人满意的影片。于是,我们看到,一位名叫“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行者,他还年轻,只有30岁,却迅速老去,用尽能量,在探首过去的岁月。

  逆规则(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