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八卦频道 > 欧美八卦

安妮·苏菲·穆特:两次婚姻都是“父女恋”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蒋林
2011年04月10日08:30
安妮·苏菲·穆特(资料图)

 

  大洋网-广州日报4月10日报道

  当代小提琴“名人堂”之中,德国的安妮·苏菲·穆特,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7岁获得全国冠军,13岁登上国际乐坛,她以优雅绝美的琴声纵横乐坛35年,被“教父级”指挥家卡拉扬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杰出的天才”,一直驻足于欧洲、美国及亚洲的各大音乐中心。

  几乎每次演出,她都以抹胸鱼尾裙的标志性装扮伫立在舞台上。优雅、迷人,被乐迷尊为“最美丽的小提琴女神”。也正是从她开始,世界上突然冒出了许多漂亮的器乐演奏者,似乎在她之前,人们看音乐会只洗耳恭听却不大开眼界;除此之外,卡拉扬的力捧、特立独行的婚姻……所有这些都使她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演奏家。

  4月27日,这位“女神”将在广州大剧院为广大乐迷奉献一场古典音乐盛宴。

  “当我得到我人生中第一把小提琴时,我就立志要当一个小提琴家,其他什么都不做了,我就希望能用小提琴来感染全人类。” 穆特5岁时许下的心愿,让人很难把她的话和一个小女孩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1963年6月29日,穆特出生在位于德国西南部小镇莱茵费尔登,父母从事的工作跟音乐没什么关系,但两个哥哥都在学习音乐。

  5岁生日得到人生第一把小提琴

  也许是受到哥哥的耳濡目染,穆特似乎从小就对音乐有感觉,并在5岁那年为自己选好了乐器小提琴。当她向父母提出学音乐时,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很吃惊,却不太赞成,理由是“一个5岁小孩练琴时发出的声音好听不到哪去,所以一开始我学的是钢琴”。再三“抗议”下,穆特终于在5岁生日那天如愿以偿,得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她当时也许不会知道,从拿起小提琴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从此改变。

  7岁参赛,年龄最小,却多得冠军

  上帝似乎塑造了这个天生的小提琴家。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起其他很多女小提琴家,她的手更大,更有力,小手指也特别长。甚至连她自己都感叹:“真是很幸运,我在练帕格尼尼随想曲时,似乎并没遇到过什么技术上的困难。”这句话会让很多人嫉妒不已。

  不过,她练琴之刻苦、自觉,也是一般女孩子难以坚持的。为了达到要求,她会将一句简单的经过句反复练数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7岁那年,穆特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辉煌。1970年,在二哥的钢琴伴奏下,穆特参加了前西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她是那届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最终却技压群芳赢得了冠军。获奖后,各类演出邀请纷至沓来,而她的父母却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拒绝一切邀请,让小穆特能正常地接受教育,慢慢成长。

  “想成名,就需要学会拒绝外界纷扰”

  对于父母的做法,穆特日后表示很赞同。“我不仅要知道我能应付多少场演出,还要知道我真正想出席哪些演出。”穆特说,“我不想让自己因为一年120场演出而累倒,实际上那时我慢慢开始知道,停下来学习新事物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身为导师的穆特这样下结论:“年轻音乐家需要时间慢慢成长。如果想成名,你更需要学会拒绝外界纷扰,集中精力苦练。”

  卡拉扬是她的“守护神”

  与众多年轻音乐家一样,穆特也有一段四处寻师的经历。在7岁那年第一次获奖不久,穆特的第一位恩师霍宁伯格教授离开人世。此后,父亲为她找到了与霍宁伯格教授师出同门的小提琴大师亨里克·谢林。这位傲慢的大师,一开始根本没把穆特当回事,甚至穿着睡衣、一边修指甲一遍听她演奏。

  她的非凡演出让傲慢的大师改变态度

  但当穆特演奏完一首巴赫的《恰空》后,大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站起身来,走到穆特面前,以诚恳且带着几分歉意的口吻对她说:“亲爱的小姑娘,请容许我进去把服装穿戴整齐后,我们再来讨论你的演奏。”

  考虑到自己演出繁忙,不想耽误这位小天才的学业,谢林为穆特介绍了另一位名师艾达·斯图茨基。正是后者教会了穆特不要单纯地模仿别人,这对她影响深远。

  然而,真正让穆特走进公众视野、铸就她音乐辉煌的是卡拉扬。1976年,13岁的穆特与哥哥一起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引起了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的卡拉扬的兴趣,并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去柏林试奏。

  不过,当穆特在父亲和老师的陪同下抵达柏林后,这位大师表现出与谢林一样的傲慢:“只能给你10分钟时间。”

  不过,穆特一点也不畏惧,还是那首“试金石”《恰空》,她大大方方地将它完整演奏了一遍。听罢,老头不仅被琴声征服,还喜出望外地邀请穆特与柏林爱乐乐团同台演出。演出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穆特居然还抱怨卡拉扬给出的速度太慢。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向来以“独断”闻名的大师这次妥协了,而且还面带微笑。

  “卡拉扬看起来很高傲,但其实对人很热心”

  这次试奏结束后,卡拉扬当即邀请穆特参加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也正是从这场音乐节开始,穆特走上国际乐坛,开始了小提琴独奏生涯,而卡拉扬就成了穆特的“保护神”。

  1978年,她再次和卡拉扬合作,初在柏林演出。从那以后,这位被卡拉扬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厅取得了巨大成功。就这样,一老一少合作了13年,直到卡拉扬去世。

  在一般人眼里,卡拉扬高傲、自负,而在穆特眼中,虽然“他平时看起来很高傲,但他其实对人很热心,有时甚至有些腼腆,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与他在一起演奏时的那种声音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

  “你生命中的每一个悲剧或每一次精彩,都会改变你”

  卡拉扬对穆特的影响远不止音乐,穆特的两次婚姻里,似乎都透露出些许“教父情结”。

  1990年,不顾与父母关系决裂的危险,穆特与比自己年长27岁的DG公司法律顾问温德里希结婚。不久,两人拥有了一双儿女。

  正当穆特沉浸在幸福中时,不幸却向她袭来。5年后,温德里希因癌症离她而去,穆特跌入了悲痛的深渊。

  不幸并未将她击垮。一个月后,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重回舞台,在柏林爱乐大厅举行了一场纪念亡夫的音乐会。在那场独奏会上,她演奏了弗郎克的《A大调奏鸣曲》,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回忆起这段婚姻,穆特说:“你生命中的每一个悲剧,或者每一次精彩,都会改变你。我因此变成一个更敏感、更有感情、更细腻、对生活更感恩的人。”

  直到2002年8月,40岁的穆特似乎平复了伤口,再度走进婚姻。这次她仍然选择了“父女”恋,对象是比自己年长33岁、已经有过三次婚姻的指挥大师安德烈·普列文。这条新闻在当时迅速占据了各大娱乐版头条。

  实际上,两人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过合作。婚后,两人“妇唱夫随”,成就乐坛一段佳话。年逾古稀的普列文面对娇妻,重又燃起创作激情,为穆特写了《探戈的歌与舞》等多部作品,其中一部作品的副标题索性就是:“安妮·苏菲·穆特”。

  然而,这段婚姻最终却以离婚收场。4年后,传来了这对老夫少妻劳燕分飞的消息。不过,即便分手,普列文对穆特的喜爱依然如故,两人在艺术上的合作也没有中断,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合作录制了门德尔松的《F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等作品。

  一对儿女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寄托

  如今,与温德里希的一对儿女成为穆特生活中最重要的寄托。他们很招人喜爱,儿子学钢琴,女人吹长笛还画得一手好画,而且像妈妈一样漂亮,那可爱的神态让人很容易便能联想到那个当年与“卡拉扬爷爷”合作的小女孩的身影。

  为了孩子,她让出了一切可以腾出的时间,有时还带着他们一同旅行演出。孩子们也曾尝试过学习小提琴,不过当儿子问她“为什么我拉得没你好听”时,她的回答又和当年她父母的回答差不多:“轻松一点,你不是非会不可。”

  穆特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她离家时间最长不会超过两周,而且这样的演出一年不多于两次。其他的表演都是从慕尼黑出发,晚上就返回,早饭时间就可以重新出现在家里。她也不喜欢太久没有演出,因为消极的等待会让她变得懒惰。

  穆特“享受生活”的哲学也受到卡拉扬的影响。卡拉扬是个运动迷,喜欢自己驾驶游艇、飞机,还喜欢开跑车和摩托,经常带着穆特乘坐他亲自驾驶的私人飞机。这导致他的学生也酷爱跑车。

  对于自己的美貌,穆特也像普通女性一样很看重。她平时很注重保持身材,会通过游泳和瑜伽来保持体形,也因此,她始终都能穿着那招牌式的鱼尾裙演奏心爱的音乐。

  每天练琴和照顾孩子成为她放松的调剂

  现在,每天练琴和照顾孩子成为穆特放松的调剂。她通常一早就起来工作:在钢琴上弹几段。

  对这样的生活,穆特感到很满意。“人们经常对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是你从来都不知道明天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从来都不知道他们需要你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或者你需要他们更多还是更少。在每年的末尾,我都对自己发誓,明年我要少做些。但我从来没有成功。”说到这,她沉思起来。“不过,我生活中总有一个健康的平衡,这样才能幸福地活着,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责任编辑:小书儿)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