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台湾剧场服装设计师杨妤德:让服装不只是服装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3月19日17:03

  文字 廖俊逞

  从编舞家黄翊的《身.音》中舞者令人惊艳的鱼骨装,到去年与黄翊合作“第二层皮肤”实验计划中舞者身上鼓涨收缩、不断变形、令人惊叹的“服装装置”,这些创意的发想者,正是近来备受瞩目的剧场服装设计师杨妤德。不甘于单纯为时尚做设计的她,很早就决心走上剧场服装设计之路,练就一身扎实的实务功夫,而且挑战编舞家的传统思维,在与黄翊的合作中,让剧场中的服装“不只是服装”,也是创意洋溢的“软雕塑”,展现了更多层次的表演美学。

  人物小档案

  ▲ 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研究所毕业,研究题目为《舞蹈下服装空间之流动表现》。

  ▲ 近年舞台服装设计作品:《身.音》、《SPIN》、《浮动的房间》、《诗剥裂》、《大神魃》等。

  ▲ 去年十一月与黄翊共同创作,发表“第二层皮肤”实验计划。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段影片,画面一开始,一块灰色大布覆盖在两名舞者身上,当舞者与布料之间的空气被抽干,布料吸附在舞者肌肤上,雕塑出脸庞与躯体的轮廓;一群紧贴着墙面的舞者缓缓滑落,在墙上留下手、脚和身体的印记;宛如安全气囊般的服装,从舞者的背部开始,慢慢地充气膨胀窜出;鼓衣的机械装置,藉由身体律动感应,自动敲击发出声响;一名舞者穿越一道布绷的墙面,墙随即倒下,服装设计走上舞台,用剪刀直接将布面裁出一套衣服,舞者接着开始旋转,另一人拿着吹风机对着飘扬的裙摆,布料逐渐显现不同的颜色层次。这是去年十一月,编舞家黄翊与服装设计杨妤德合作的科技艺术实验计划“第二层皮肤”,不同于过去服装只是“服务”舞蹈肢体的展现,这场由服装为概念核心主导,结合舞蹈、动力机械装置、高科技媒材的呈现,开启了身体与服装对话的另一种可能。

  不是听话的乖学生 一心走剧场服装设计

  这不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杨妤德这个名字,二○○八年云门舞集2《春斗》的传单上,舞者身上穿着的那套造型奇特,未来感十足的鱼骨头装,即出自她的设计。“如果服装就只是服装,那好boring(无聊)喔!”杨妤德说。事实上,从就读台南家专服装科开始,杨妤德就不是个听话的乖学生。课堂上老师要大家寻找时尚设计的素材,她从非洲难民的图片找灵感;当大部分同学的寒暑假都选择在时装领域实习,她却只身北上参加剧场研习营,一心想学舞台服装设计。“因为知道自己对舞台服装的兴趣大过于时尚设计,毕业展的时候,我从布料下手,经过加工制作,创作出一个装置作品,结果是被老师骂到臭头。”这个在老师眼中看来很另类的作品,却吸引来许多美术系同学的目光,在尚未流行“跨界”这个时髦词汇的当时,杨妤德的作品就有十足跨界的元素和潜力。

  家专毕业后,杨妤德在剧场资深服装设计师林璟如的工作室当了两年助理,之后更有三年的时间,在云门的技术部门担任服装管理,丰富的实务经验,让她相较于其他剧场服装设计,除了制作技术上的驾轻就熟外,更能掌握从设计到执行的各门环节,尤其自己设计的作品,多半不假他人之手。“出社会后,发现学校教的根本不实用,我还自费到统领百货楼上学打版;和璟如老师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涉猎了各种表演艺术类型的服装制作,学习到了学校没有教的技术,以及如何操作不同舞台距离的服装。”后来进入云门,杨妤德不只做一般服装管理所做的缝制修补工作,还一肩扛下当时即将上演的《水月》的服装制作,甚至与叶锦添共同担任黎海宁舞作《太阳悬止时》的服装设计。

  创意被编舞家“枪毙” 一度怀疑自己

  二○○六年,杨妤德离开云门,展开独当一面的服装设计生涯,然而这条路并不如想象的顺遂。对大多数的编舞家而言,舞者身上的衣服是为了让观众看见肢体的线条,杨妤德的设计试图挑战、改变这个想法,却常常被编舞家“枪毙”,到最后连她都开始怀疑起自己:“我想让服装穿在舞者身上,可以说更多的话,但早期的编舞家,接受度没有那么大,改变舞者的身形,可是一大禁忌。所以一开始接案子的时候超惨的,很多想法没有办法发挥,编舞家骂我的设计毁了他们的作品,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杨妤德强调,后来才发现,过程中所有的限制,所有的不可以,都转换成创造的能量,在她考进实践大学的时尚与媒体研究所时,一股脑地爆发出来。

  研究所期间,杨妤德接触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环境,遇见了不一样的一群人,指导教授鼓励学生尽情发挥,自由创造,那个在二专时期与众不同的怪咖,似乎又被重新召唤了出来。“在学校,我们谈人的生活,谈未来的可能性,谈环保议题,谈科技对设计的影响……跳脱传统服装设计的思维逻辑,再回头看服装可以怎么玩,我看到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发表毕业作品时,杨妤德用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媒材,例如汽车遮阳板的软铁丝,乐器上的零组件等,建构出具有建筑概念的服装,而衣服就像是人体的居所。杨妤德形容,与其说是服装,不如说是“软雕塑”来得更为贴切。这个相当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不仅让她对自己的设计重拾自信,也开启了她和编舞家黄翊合作的机缘,更让林怀民在看完录像后,决定找黄翊为云门舞集2编舞,即为《身.音》的发展源头。

  节选自台湾《PAR表演艺术》杂志第219期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