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商业街,百年精气神。《王府井》这么一个宏大的题材,如果是电视剧都要细心琢磨用多少集来讲述,何况是一部浓缩在几小时之内的舞台剧。4月19日至5月3日,这部由国家大剧院自制、人艺副院长任鸣执导的原创大戏《王府井》(上部)将在国家大剧院亮相。昨日,该剧排练首次对媒体开放,刚进组三天的主演于震与其他演员表演了四段“骨子戏”。任鸣表示,《王府井》以“街”表现民族文化和北京精神,四幕大戏浓缩了大清王朝、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前夜四个沧桑变幻的时代,编剧郑天玮也表示,《王府井》是“北京人艺京味戏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对人的描写,颠覆了以往提笼架鸟的北京大爷形象,这一次的《王府井》是给北京人“正名”的戏剧。
故事 大悲大喜,大开大合
老太监被一群日本兵押解着赴刑场,气氛紧张,紧接着街坊拿来一碗炒肝,老太监喝了一口后说了句“咸了”。这是昨日《王府井》排练现场展示的一段王劲松扮演的太监赴死的戏。悲中透出的喜感确实有着老北京人特有的幽默特点。
昨日展示的只有四段,但从中可以看出与一般话剧不同,《王府井》很多场面表现的是颇为宏大的群像戏。曾执导过《北京大爷》《北街南院》等多部京味戏的导演任鸣介绍说,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30多个,核心人物也有七八位。这其中,除了于震扮演的老字号“禄顶鸿”帽店的掌门人佟寿春,王劲松扮演的太监喜爷,还有清朝没落王爷等。剧情方面,任鸣用“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来形容。
结构 不是“王府井纪录片”
其实京味戏北京的观众也看了不少,北京人艺更是排了不少。而《王府井》起用北京人艺的班底却要突破过去人艺传统,创作难度可想而知。郑天玮表示,时间跨度大以及以街表现北京精神是创作中最难的部分,包括人物的语言,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人们的说话方式。“我们这次希望做到,如何在北京人艺京味风格戏的规模上再推进一步”,郑天玮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的推进一步,即“诗意现实主义”,也就是结构上有如齐白石的画一样,是“写意的白菜,工笔的蝈蝈”。
任鸣强调,这部跨越百年的恢弘剧作,说的并不是一家一户的发家史、也不是王府井的纪录片,而是一幅北京人的精神肖像。
■ 提前揭秘
“担保戏”:曾有史料记载,王府井在1912年曾发生过一场大火,整个市场顿时一片灰烬,无一家商户幸免。《王府井》上部的重头戏也放在这场大火的设计上,这场戏也是上半部最扣人心弦的高潮戏,不过这场戏的舞美设计目前保密,编剧告诉记者,这段故事的核心大致为佟寿春带领众商铺掌门人以命担保,救出炒肝店老板蔡仙儿一事。
“温情戏”:虽然大部分表现的是“纯爷们儿”的群像,但戏中也有儿女情长的点缀。于震和女演员的感情戏颇为复杂,两小无猜但无法长相厮守,这段略带忧伤的恋情让人惆怅伤感。
“赴死戏”:这一段表现了太监喜爷在日本人面前挺身而出,用他“这条没根的命换这条有根的街”,与佟寿春之子双双赴死。是一段出彩的演技戏,颠覆了人们对太监的单一印象。
“赔罪戏”:这段讲的是经历无数事故,佟掌柜与满清王爷这对昔日的情敌和对手狱中聚首,王爷胯下赔罪,一“赔”泯恩仇。是段令人回味的对手戏。(记者 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