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何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遗产传播出去,让世界人民共享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主要牵涉到外文翻译难以表达出四大名著中蕴含的文学意蕴,由于语言问题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阻隔,以至于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经典名著缺乏深度的解读,更无法知晓经典名著的“性格”特征,产生了误读和曲解甚至是颠覆。
日前,张纪中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过大半年的筹备,总制片人张纪中对外正式宣布,3D魔幻巨片《美猴王》邀请英国作家、好莱坞编剧尼尔•盖曼担任编剧。同时他还透露,《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将加盟该片,为影片把握剧本走向,以及对3D特效制作给予技术支持。之所以选择尼尔,张纪中表示,因为他不仅具备西方电影的概念,而且对《西游记》非常了解和痴迷。“这是一部英文电影,走的是全球化市场,剧本的创作者必须有西方电影结构的概念,才能令全球观众都看得懂这部根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
据张纪中介绍,英国作家尼尔擅长奇幻小说,曾获得世界奇幻奖、雨果奖、星云奖等,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创作过《贝奥夫人》、《美国众神》等作品。尼尔也表示自己从小就是“西游记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买回连环画,但不让他看,从15岁开始他阅读了《西游记》的相关作品,近年还3次自费来中国走“西游之路”、“玄奘之路”。最近,张纪中也带他走了张家界、丽江等地方,一路一边开会说剧本,为了让外国编剧对中国有感情的注入,希望能在剧本上的细节上有所帮助。
记得,在拍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时候,张纪中表示:“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我们的猴侠、猪侠完全可以媲美全球都知道的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因为我们中国,历来是一个侠之大国!”为了在国外造势,张纪中拍摄了一部短片,在国外引起一片惊叹,而在国内却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有网友直言:“孙悟空和妖怪的面相都太狰狞了,看上去很恐怖。没有丝毫美感可言。”
这种艺术审美的强烈反差,不由得使我们对由好莱坞参与拍摄的《美猴王》产生一丝担忧。孙悟空是“神”不是“侠”。《西游记》虽然说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却富有社会意义,吴承恩笔下的人和事或多或少有着社会的影子,不同的年代的阅读者从中不断汲取养料,并理解其中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象征意义。吴承恩以神性、人性和动物性三者相融合的创作方式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部神话题材中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瑰丽的想象与真实的细节相辅相成,所以《西游记》一书既呈现神话境域的千奇百怪,又寓现实世界的生活哲理。窃以为,这是重拍《西游记》应该遵守的基本创作原则。
由好莱坞编剧创作英文版《美猴王》,对此,很多人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张纪中表示:“中国拍了那么多烂片,很多著名导演的戏都不能在世界上拿得出手,不过是自己在国内乐一乐”。现在,张纪中要拍英文版《美猴王》,不能只满足国人乐一乐,要让外国人也乐起来。当然这个艺术追求值得肯定,但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图说“西游”不难,难的是深入。窃以为,只有做到“国人先乐起来”,这是《美猴王》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张纪中不要舍本求末。
吴为忠(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