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评论

北京青年报:《风筝》颇具国际范儿的宝莱坞片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1年03月07日09:08

  ■ 片名:《风筝》 (印度)

  ■ 导演:安拉格·巴苏

  ■ 上映日期:2010年5月21日

  ■ 读家:卒子

  ■ 推荐指数:★★★★☆☆

    ■入评理由:近两年来,传统的宝莱坞电影一方面发挥自己的歌舞片优势,又积极与国际接轨,改头换面,焕发生机,异军突起,佳作迭出,成为亚洲商业电影的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应该让那些致力于开拓中国类型片新路的导演们看一看,宝莱坞是如何制作类型片的。

  本片的另一中文译名是《宝莱坞之我俩没有明天》,很明显是借用费·唐纳薇(Faye Dunaway)和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1967年主演,被视为美国新电影标志的经典黑帮片《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作为噱头的,因为《邦妮和克莱德》的台湾译名叫《我俩没有明天》。但事实上,这更像是一部印度版的《末路狂花》,只不过主人公换成了一男一女。

  应该说,片中所描绘的两人逃亡的旅途,无疑的是边缘人对抗整个社会的过程。既要躲避黑帮家族的追杀,同时还要躲避大批警察的围捕,这种环境下只有自己的爱人才是能倚靠的对象。而以两个反传统化的人物替代了以往宝莱坞电影中传统人物的定位,用他们的行为细节以及生存和心理状态,来表达对这两个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他们亡命天涯的原因归咎于人吃人的社会对于边缘小人物的残酷迫害。

  从人物的设置和故事发展的线索上来看,这是一部融合了公路片和黑帮片类型的爱情电影。并且通过两人逃亡过程中,为观众呈现出凄美爱情故事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悬念和动作场面。杰伊泡上黑帮老大的女儿为的只是早日脱贫致富所走的捷径,而琳达能成为托尼的未婚妻也是怀有同样的目的。我不知道导演赋予了两位主人公如此现实的道德标准所导致的与传统人物形象反差,是对宝莱坞以往爱情片神话进行的颠覆,还是有着其他目的。尽管影片最后把故事升华为追求真爱的美好,但这样的爱情结局也注定是悲剧性的。由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反讽和批判。

  有可能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过于上纲上线了,它只不过是宝莱坞每年成百上千部电影流水线中的一部制作还算精良的商业片而已,尽管影片开头和结尾的那段“风筝哲学”的独白貌似深刻,但它却担负不了过于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从本片主导时尚靓丽的风格和惊险刺激的场面中似乎就能找到答案。

  影片整个投资高达12.5亿卢比(接近3000万美元),一度成为宝莱坞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虽然这项纪录很快就由同年公映的另一部大制作《机器人》(16.5亿卢比)所打破,但《风筝》的投资在印度影史上仍堪称天价。

  影片一改以往印度电影单调、呆板的叙事方式,而是采用目前所流行的闪回、倒叙、多点结合,加之极具动感的镜头语言,同时尽量减少宝莱坞传统电影中大段的歌舞场面,使其完全具备了国际大片的风范。而片中向好莱坞商业电影看齐的影像结构也随处可见:比如影片开始的拉斯维加斯街头,杰伊和吉娜的一段堪比《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的街舞PK,着实让早已习惯宝莱坞传统歌舞的观众眼前一亮,不仅时尚、养眼,并且劲道十足;再比如两人逃亡途中,公路上汽车追逐、飞车、翻车、爆炸,以及酒吧枪战等场面,都拍得极具视觉冲击力。

  最后说说看罢本片后的几点感受:1.生活虽然是现实的,但爱却会改变一切;2.没事别总想着私奔,因为私奔是很需要技术含量的;3.虽然不免落入俗套,但这绝对是一部跟国际接轨的宝莱坞电影;4.中国电影别总想着超英赶美,你和印度电影都已经差好几十里地了;5.应该让那些致力于开拓中国类型片新路的导演们看一看,宝莱坞是如何制作类型片的。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