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2011年央视春晚 > 新闻报道

“此处省略XX字”流行 贾平凹为赵本山编剧?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1年02月09日09:25
2011央视春晚 赵本山《同桌的你》精彩回顾

  “此处省略××字”无疑是2011年春晚后的流行语,虽然赵本山今年的小品《同桌的你》情节平淡,几乎所有的笑点都集中在了“情书”上,“此处删去××字”这个标记式文本被大家熟知由贾平凹《废都》始,经今年春晚再次“光大”,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个文本来自哪里?

  搞笑传言贾平凹为赵本山当编剧?

  赵本山今年的小品《同桌的你》讲述了王小利在多年后带儿子小沈阳拜访小学同桌李琳,一封情书却引来李琳老公赵本山的诸多误会,在这封声情并茂的信里,因为王小利很多字不会写,造成了很多啼笑皆非的误会,多次用到“此处省略××字”一句,例如,“我们一起走进苞米地,此处省略78字”,每次都能引发观众的爆笑与掌声。

  “此处省略××字”与贾平凹小说《废都》中“此处作者删去××字”产生了类似的“联想”效果,让观众和读者忍俊不禁。自1993年《废都》畅销后,书中“□□□”后“此处作者删去××字”成为该书被非议的地方,每看到这样的句子,大家都会在掩卷后会心一笑,似乎与作者达成默契。而今年春晚更让这个句式的幽默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春晚后的几天内,很多人认为这是赵本山借鉴了贾平凹《废都》中的模式,更有人在微博上笑称贾平凹是《同桌的你》的编剧之一。

  小品编剧排练时就知道能流行

  小品《同桌的你》编剧尹琪已经和赵本山合作春晚小品三年,捧红小沈阳的《不差钱》也出自他之手,就“此处省略××字”的文本创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在剧本上写的是省略号,排练的时候直接念出‘省略号’。后来就改成很具象的:‘此处省去多少字。’我当时就想到了贾平凹的《废都》,肯定会有人说我们借鉴它。”

  昨日,尹琪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个文本也谈不上是借鉴《废都》,但之前他知道贾平凹那样写过,自己也看过《废都》,但写这个作品的时候没考虑,最开始是省略号,没有刻意去借鉴,但到了排练的时候,他的剧本只是提纲,不断地改动,从前到后改动了21稿,他自己也记不得在第几稿确切化“此处省略××字”,是赵本山提出来的还是其他人,也已经想不起来了,很多东西都是排练时候碰撞出来的。

  对这句话的流行,尹琪说剧组也提前预料到了:“赵老师的小品每年都会有流行语产生,有的是我们预料到的,有的是我们根本预料不到的,这句是我们排练的时候就预料到能流行的。”

  《废都》模式贾平凹无奈下的灵机一动

  贾平凹在写《废都》时为何使用“□□□(此处作者删去××字)”这样略显刺目的方式呢?

  众所周知,1993年《废都》的出版在中国文坛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废都》的被禁与解禁反而增加这部书的知名度,当然贾平凹独特的“此处作者删去××字”也被人们熟知,这个模式也成为人们对《废都》的深刻记忆之一。因此,赵本山小品中的“此处省略××字”一出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废都》。

  记者昨日从贾平凹口中得知,书中出现的“□□□(此处作者删去××字)”的地方,有些确实是他自己删去了,有大部分呢,他根本就没有写。对采取这种形式的原因,贾平凹称是“无奈情况下的灵机一动”,而对“无奈”的深层原因,他则不愿多说。“□□□(此处作者删去××字)”是《废都》被禁后的60多个盗版版本都不曾改变的标记文本,可是在解禁后的新版《废都》中,这些“□□□”被改成了省略号,翻开新书,再找不到那些“□□□(此处作者删去××字)”的段落,很“不张扬”地变为“……”但仍然保留了“(此处作者有删省)”。

  在评价贾平凹的这一“创举”时,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这样说,“我依然认为《废都》中的‘□□□’是一种精心为之的败笔。空白,彰显了禁忌,同时冒犯了被彰显的禁忌。在我眼里,那一些空白是一种精心制作的‘废文本’,书写和删省都是贾平凹所为,但就文本的直接效验而言,倒是无名之手在书写,另外一只无名之手在删省。”他认为这种文本形式的作用是,把人们对欲望的遮蔽变成对欲望的欲望,而贾平凹使这个过程获得了一种确切的形式。

  来历调查明清小说当代出版的“首创”

  春晚后,在讨论赵本山的小品时,一些网友以为《废都》首创了这个句式,贾平凹开了“此处删去××字”的先河,更有甚者称“也许赵本山的《同桌的你》就是为了庆祝《废都》解禁”。

  事实并非如此,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敬泽称贾平凹《废都》中的“□□□(此处作者删去××字)”并非贾平凹首创,“□□□(此处删去××字)”是当代出版社对于明清言情小说的通行处理法则。记者了解到,当代出版社在出版明清言情小说时,对其中一些色情描写段落,例如《金瓶梅》,出版社就采取□□□代替部分段落,并注明“出版时此处删去××字”。但在当代作家的写作中,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写法,贾平凹的《废都》开启了这个句式正式走入中国当代作家写作的先河。 本报记者 狄蕊红

  平凹没料到 本山料到了

  18年前,贾平凹无奈中灵机一动写下“此处作者删去××字”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2011年的春晚上,这句话登堂入室让好几亿电视观众捧腹,更不会料到它在春晚后成为流行语,对一位作家而言,他的重点在作品本身,文学作品价值与小品的截然不同,让贾平凹与赵本山有了截然不同的追求,因此贾平凹没有料到的,赵本山料到了:“这句得火!”

  作为贾平凹的好友,李敬泽也不认为赵本山是在模仿贾平凹,而这种现象却说明了这个时代大众想象力的关键成分——— 狭邪,聪明的贾平凹在2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那时候赵本山刚刚作为新人在春晚露脸。《废都》让人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见识”了当代作家“主动”删节的文本创意,也给18年后的赵本山留下了素材,但细想这一过程背后,的确如贾平凹所言,有无奈,在赵本山这里,已经无关无奈,只是笑点而已。这句流行语诞生的背后,或许还能看到社会趋向包容与开放的一面。狄蕊红

(责任编辑:杨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