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中国文化报:新建演出场馆经营管理之初探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焦秀明
2011年01月13日09:41

  目前,在全国相当广泛的范围内新建了不少演出场馆。这些场馆很有特色,既是当地的地标建筑,代表了城市自身的形象,又丰富了城市文艺生活,催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它的任务之一就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历史的、传统的宣传教育,弘扬、发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展示民族地域文化、保护原生态文化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则将成为其主要的工作方向。

  建立高品质的服务规范,以精彩的演出面对社会公众,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为此,新建国家特色演出场馆在上演剧目、曲目问题上的引领、先锋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不少剧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确立并彰显了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定位及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同时为特色文化演出场馆提供了弘扬戏曲艺术、引领文化消费的绝好机会和充分展示的平台。以它们作为特色演出场馆的基本演出剧目进行展演,使这批焕发着民族之光的精品不时地闪现于人民舞台,是剧场肩负着的光荣又自豪的使命。

  特色管理、特色经营

  新建特色演出场馆的演出经营及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在当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该有什么新作为,能否适应人民的文化需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建成后的国家特色演出场馆的文化标志应体现在特色管理、特色经营及特色舞台艺术形象上。只有高水准的管理才能够不断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演出剧目,支撑起特色艺术剧场的舞台,繁荣一方文化。

  (一)特色管理是在特定剧场环境下的特殊演出管理和剧场管理。由于剧场是公共文化设施,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是不可避免的,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创造财富是个重要环节。管理规范化是剧场演出、经营水平的保障。全国各地一些剧场只有投入没有利润,而这些所谓投入却是由政府为剧场承担的公益演出、普及教育性演出、低价票和日常维护的拨款。虽然这些都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是必需的政府行为,但是,如果管理不规范,这些投入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成了纯粹地“赔钱买卖”。

  特色剧场应有适合本剧场特点的《演出标准》和《剧院经营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本特色剧场的人员管理规划。例如:训练精湛的剧场工作人员队伍业余化向专业化转变,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等。

  在这一方面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如日本的剧院,从票务、舞台到经营,都有许多专业化、职业化的公司,人才众多,管理细化,为服务演出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国的特色演出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应本着取长补短的态度,结合我们本国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革,使作为重要文化窗口的特色演出场馆,能够做到广泛、有效地使用并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实行场馆经理责任制是项必要的、保证性的措施。一个合格的经理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圆通的协调能力、广泛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较高程度的艺术鉴赏能力。

  为了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时效性,剧场管理者分别与各工作组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实行任务分解,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落实到发展剧场、增加效益的实际行动中。以经理为中心,建设一支既懂经营又懂艺术的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并把他们纳入特色演出、独特品牌的建设轨道,不仅在剧目安排上显示其引领、先锋作用,而且在剧场经营管理上也能起到示范的效果。

  (二)营造特色管理机制是项新事物,但它所围绕的却是一个老主题,即如何保证演出高质量地进行。

  新建场馆设备都是新的而且是具现代水平的,如何保证现代化的设施能完整、安全地甚至于能创造性地运用于我们古老的剧种、剧目?再有如何在保证观众安静、舒适地进行艺术欣赏的同时,还可能“动”起来配合剧情、煊染气氛?种种新的创意等待我们去发掘、实践。在经营方式上应该有所突破。 制定场馆使用规则和章程,规范场馆租金标准,实施出租预约、演出预约、票务预订等一系列措施以方便演出团体及观众。

  开展网络宣传,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主动联络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施行“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推销方法,使新建场馆避开贵族化的印象,变成为平民、大众服务的场所。

  在保证演出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多种经营,也未尝不可一试。如采取演出、展示和销售相结合的“一条龙”方式;创办与剧种、剧目、演职员有关的商业性刊物、报纸;有效利用场馆空间展出、销售各种美术、民间工艺品、时尚艺术品,以及为配合演出而特制的趣味性纪念品等。场内演出,场外展销,形成饶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链,争取做到教育宣传与经营双轨并进,同步创收。

  创作优秀作品是立足之本

  创作高品位的舞台剧目是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向文化工作者提出的一项时代性的挑战。新建特色演出场馆在这方面也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大有文章可做。

  (一)参与艺术产品的创作。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观众心理、艺术趣味在新创剧目的主题、内容等方面参与策划,施加影响。有计划、有步骤、有新意、有创见地参与创作过程,反复锤炼,锲而不舍,力求高标准地向着“打造特色艺术品牌”的目标靠近。

  (二)决定品牌节目内容。根据场馆演出的基本定位,在展示“古老民族文化”这一层面上,通过调研考察将不为人知的、散落在边远地区的非遗项目进行艺术加工。

  (三)艺术生产合成。借鉴日本等国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从内容到技术到人才的选拔由演出场馆分别以合同形式委托各类艺术专家负责演出组合、舞台美术、乐队等有关人员的选拔及认定,并按照法律程序签署合作演出合同。通过调研挖掘人才、选拔演员和演奏员,不断完善培养机制,提升人才质量,保证生产特色艺术产品及演出。

  (四)对演出团体或演艺人员采取签约制度。从排练到演出作为一个艺术生产流程,可在签约时先预支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待演出全部结束后,按合约支付演出报酬。对剧团内部的支付标准,剧场不做干预,对个别签约的按主角与配角及贡献大小而有所不同。

  倡导“享受艺术、享受服务”的理念

  观众是新建场馆的主人,做好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是赢得观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新建国家特色演出场馆应倡导让观众“享受艺术、享受服务”的理念。

  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剧场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以拓宽文化艺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是当前紧迫的课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是赢得广大观众、顾客的信任度及对特色演出的认知度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分析观众反应,不断磨合、不断修改,从而提升艺术产品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演出产品。只有真诚的创作、真诚的营销、真诚的服务才会换来忠实的观众。艺术管理者应该双管其下: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以提升观众的信心;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富有艺术特色的营销,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同和共鸣。

  目前,我国有特色的剧场演出为数并不多,因此大力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地域文化特点的舞台艺术,以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是特色演出场馆的艺术管理者应该积极努力的工作方向。同时,我们应该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社会公众所期望的贡献。(文/焦秀明)

  

(责任编辑:崔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