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华语票房悖论:当然不是检验电影的唯一真理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1月22日08:57

  传说中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即将达到100亿,虽然这个目标很难实现,除非12月四部贺岁片全部实现片方喊出的口号,那么,还是可以突破的。然而,即便达到100亿,是否就说明中国电影威武雄起了呢?年度TOP 10都是好电影了呢?那些票房惨淡的电影,就应该扫入垃圾堆了呢?票房与质量之间,到底有多少关系?对于我这个曾经胡思乱想的人来说,三思不得其解,只能说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正相关、也并非负相关,试图在一团乱麻中找出头绪只能是徒劳无功。华语电影的票房悖论,如斯为盛。票房什么都检验不出来,如何检验电影呢,经验主义做不到、技术主义玩不成、理想主义无从下手。

  票房当然不是检验电影的唯一真理,考量一部具体电影如同评价一个具体的个人,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点评,构成一部电影票房的要素太多,系数、指数都处于莫名其妙的变化之中,2010年的华语电影票房成绩时常令人诧异愕然,在如此大环境下,票房大卖也不要自鸣得意,票房不振也不应指责观众不识货。万万不是谁胖谁就应该喘、谁精就可以爬上百尺竿头、谁受青睐就继续哼哼唧唧娇喘吁吁,这里面门道多了去。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也难用受不受欢迎来区分。其实观众心目中,本来有很多杆秤,片方并不一定非得拿票房说事。票房高的电影,导演和老板也不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毕竟这不是毛泽东时代,法统和道统合一的冲动被证明彻底失败。票房低的电影,也切不可拿观众不识货来搪塞。在我看来,阳春白雪是雅、下里巴人是俗,全是正面词汇,都是目前中国电影非常缺失的优良品质。

  一部电影的票房总是赤裸裸的数字,对于投资人来说关系重大,但对于业界、观众来说,同一导演、题材或公司的下一部电影,却未必值得参考。现在绝大多数电影的票房无论好与差,都不过是一般的烂、破和平,绝大多数电影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完成度非常凄惨,与项目最初的导演阐述几乎无任何联系,面目全非。凡是过度消费自己用的电影人,归根结底都是棒槌,不过呢,这个市场就是欢迎一锤子再一锤子,敲了这么多年观众基本被敲晕了,忽悠的代价就是电影业难找公信力。整个中国电影业处于无序混沌之中,制片方面整体亏损,不但跑不赢GDP、CPI和房地产,对于老板来说,更是难望农产品、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向背。偶然有几部赚钱,也全是个案,不成体系,电影界确实有必要研究票房与质量的关系,要做好被研究的准备,而不是嗓门大的吼叫出的疯话就是结论。

  从上市公司的成文年报和未上市公司披露的难以证实的信息来看,偌大的内地电影工业,只有三四家公司能够相对平衡稳定的盈利,也只是小富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目前,创作人、评论人明面上的交口称赞蔚然成风,私底下更多是众口铄金,根本就无从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迄今为止,票房超过三亿的华语电影只有区区四部,三亿票房,也不到1000万观众。这说明了什么,最起码再一次确证了中国的常规电影观众也就仅仅数百万而已。《建国大业》和《唐山大地震》之后,对于电影营销来说,叫卖起来是个难题,究竟喊多少个亿才合适呢?剂量不断加大的数字吗啡,令人在刺激的快感中幸福的死去。动辄大干一场,往往是外强而已,大汗淋漓之后,一地鸡毛蒜皮,能如意的电影又有几部?2010年的中国编导,调门比克里斯托弗•诺兰还要高的,据我不完全统计,凑三桌麻将是不成问题的,在这样荒诞的语境下,华语电影再传出什么幺蛾子,都是意料之中,华语电影的票房、口碑与质量,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个死循环。解不开的疙瘩,还不如微尘与浮云。

  刘子骥(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阿顺)

搜狐娱乐

4938粉丝

关注

阿顺

1428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