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吼狮”米高梅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不过,这家成立于1924年的“老字号”破产的消息传到国内,引来的不仅是对其“倒下”的惋惜,更多的是“国内谁来入股”的种种猜想。当身在洛杉矶的中国电影集团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说,确有中国公司有意收购米高梅,他正在与美国老板和律师讨论米高梅破产案件,至于是哪家中国公司,周铁东表示这是商业机密无权透露。此后,种种猜测开始涌现。论资金实力,有人甚至大胆地预测“煤老板或可收购”,但是人们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比较靠谱。
作为国内第一个电影类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和他的掌管人王中军在刚刚经历解禁日第一天就遭股东抛售和机构冷遇后,又再次受到了关注。不过,随后华谊工作人员很快模糊的表示,“目前我还没有听到任何相关明确消息”,而董秘胡明也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华谊不会购买米高梅的股份。至于理由也可想而知,正如新影联影业的副总裁高军表示的,40亿美金的负债不是一个小数目,目前中国影视界还没有一个公司具有实力来购买米高梅的债务。
数年间,王中军凭借他的擅长资本运作的优势,将华谊由一个广告公司构建成一家影视帝国。尽管目前华谊的业绩仍然在上升,但其本身运营模式所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或许在未来将成为华谊兄弟的稳固发展的屏障。
业绩高增长 四季度或将维持高位
根据华谊兄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10年前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 .39亿元,同比增长62.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8510万元,同比增长138%,EPS(每股盈余)为0.253元;从三季度单季度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367%,环比增长22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680万元,同比增长14.2倍,环比增长212%,单季度实现EPS为0.169元。
从华谊投资拍摄的影片利润贡献来看,《唐山大地震》成为其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投资1.3亿元的该电影,一上映就显示出了惊人的吸金能力。统计显示,大陆票房约6.5亿元,香港票房约1500万港币,台湾票房约1800万新台币。正因如此,华谊兄弟按其45%投资比例,录得了1 .72亿元票房收入。在票房收入之外,《唐山大地震》还创造了7400万元的植入广告收入,华谊兄弟也获得了3330万元丰厚的衍生收入。总的来看,仅一部《唐山大地震》就为华谊兄弟创造了2.06亿元收入,贡献了三季度收入的61%。
除了《唐山大地震》,其他的几部电影的收入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国信证券陈财茂分析指出,像《中国歌舞青春》仅仅给华谊兄弟贡献了39万元的收入,尽管公司并未披露其投资规模几何,但是完全可以确定其在商业上的失败;《线人》大陆和香港的票房分别为4952万元和1244万元,给华谊贡献了1980万元的收入,公司同样未披露其投资比例和规模,而无法判断其在商业上是否成功;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投资规模约1.2亿元,按照目前40%的票房分账比例,需要赚得3亿元票房分账才能在商业上取得盈利,截止到2010年10月17日,其票房已经达到2.58亿元,因其并无其他衍生收入,料想其实现盈利并不困难,但是其盈利面也不会太好,假定其达到3.5亿元票房,盈利也仅有2000万元。
此外,电视业务方面,前三季度华谊新增发行电视剧6部,而实现收入的电视剧则为26部。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5540万元,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53%。
对于公司四季度业绩的预期,从各家机构的态度来看,普遍预计公司仍将继续维持高位。从电影业务来看,四季度共有《西风烈》、《非诚勿扰2》及《狄仁杰之通天帝国》3部贡献收入的作品。陈财茂表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贡献3亿元票房问题不大,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的《非诚勿扰2》也值得期待,有望超过《非诚勿扰1》3.14亿元的票房,并且电影中仍将植入大量广告,初步预计3.5亿元的票房和6000万元的植入广告,按照70%的投资比例、40%的票房分账比例计算,《非诚勿扰2》将贡献约1.4亿元的收入。
在电视剧业务上,四季度公司一方面将新增发行《爱上女主播》、《追捕》、《拯救女兵司徒慧》、《风声传奇》及《大时代》5部作品,且四季度各大电视台将集中采购2011年的电视剧目,其收入有望达到1亿元。另外,艺人经纪业务收入四季度也将是一年中的高点。
遭下调投资评级 又遭巨额减持
尽管华谊三季度的业绩仍在快速增长,且机构普遍预计其四季度业绩仍将继续维持高位,但是仍有如国信证券下调了其投资评级。另一方面,在其迎来解禁日的第一天,又遭遇了巨额的股东减持。
综合来看,下调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电影、电视剧、院线方面的投资风险。陈财贸表示,首先从整体来看,2010年因《阿凡达》、《唐山大地震》、《盗梦空间》等贡献,使得2010年是中国票房爆发增长,2011年将面临短期下滑的风险;再者,今年华谊兄弟有《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非诚勿扰2》等作品,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而2011年的作品将包括《老夫子》、《雪花密扇》、《新少林寺》等电影,以及《复婚》、《英雄荣耀》、《梦想光荣1942》、《我的孩子我的家》、《圣天门口》、《远去的飞鹰》等电视剧,尽管不排除明年有新增剧目出现,但是要超越2010年,也并非易事;此外,目前电影行业的火爆,使得更多资金盲目进入,其结果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的成本增加,电影院的租金增加,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回报率下降。而万联证券表示,公司的主要风险存在于影视作品创作过分依赖少数知名导演风险及艺人流失风险等。
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电影制作和发行业务,其时效性非常短,投资的成败存在非常高的不确定性,即使对于华谊兄弟这样业内非常知名的公司而言,也出现过如《追影》般的失败案例。而普通投资者往往会忽略这一风险的存在。陈财茂表示,据统计显示,若简单按照数量计算华谊兄弟的成功率,2009年的成功率为80%(5部作品至少有1部失败),2010年截止当前的成功率为83%(6部作品至少有1部失败)。的确是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2009年行业的成功率至少低于26%),但是投资者往往会将这一成功率假设为100%。
11日1日,首批创业板公司限售股的解禁日,华谊就遭遇了两位大股东分别抛出200万股和50万股,套现7585万元。而根据公司公告,华谊兄弟此次解禁限售股的数量为136162000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40.52%,实际可上市流通的数量为107275000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31.93%,其中申请解除股份限售的股东73人;随后的2日,公司股价出现了放量下跌,成交额达3.39亿元,跌幅为1.58%;3日和4日,股价依然在低位震荡的情况下,保持1亿以上的成交额。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减持的交易量来看,所有持有50万股以上的股东都有“出卖”华谊的嫌疑,这样的股东共有27人,包括公司掌门人、商界大鳄、知名导演和影视明星。其中一笔200万股的大宗交易量意味着有一个“出卖”华谊的人持股超过200万股,而这样的股东有14位,分别为王中军、王中磊、马云、江南春、鲁伟鼎、赵静、张毅、虞锋、王育莲、高民、孙晓璐、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其中必有一人抛售了股票。不过,渤海证券分析师邵琳也表示,两笔华谊股票并不意味着只有250万股刚解禁的限售股被卖出,也并不意味着只有两个人抛售。
华谊模式备受考验
遭减持,又遭机构的冷遇,华谊经营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事实上,从米高梅的破产人们也不难看出这类公司的脆弱性。米高梅的倒下一是由于资金短缺,米高梅也曾经是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公司,但随着美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演员工会的建立,明星不再属于任何电影公司,米高梅立刻失去明星资源,这对其可谓是沉重的打击。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公司就不再盈利,不再依靠拍电影来赚钱,而是反复被收购;另外,老旧的运营模式也是米高梅的症结所在。80多年来,公司单纯靠电影票房一条线来支撑,而其竞争对手早已依靠电影周边的经营,获得大于票房多倍的盈利,甚至竞争对手们已经扩大为拥有电影、电视频道、网络、经纪公司等多产业的传媒集团。
当前,华谊兄弟的主要优势可能就是旗下的众多明星艺人和知名导演了,然而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还是发行,都是依赖于艺人和少数导演。今年上半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给公司带来了逾6亿人民币的票房,而下半年公司也相当指望《非诚勿扰2》的好收成。有评论就指出,华谊兄弟对于冯小刚导演的过度依赖也不免让人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忧心忡忡,虽然冯小刚最近表示将和华谊续约5年,但没有人保证冯导能和华谊合作一辈子。另外,近来周迅和黄晓明纷纷离开华谊兄弟,这对于公司来说也不无影响。根据业内的分成,华谊兄弟大手笔投资拍摄影片,出人出力出钱获得高票房,最后却只能分得40%的票房收入,显然与股东和机构们的期待相去甚远。
除了电影、电视剧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华谊在音乐和院线方面的进展也不怎么样。三季度华谊音乐仅录得810万元的收入,并未走出低谷。
为了提升业绩,华谊最近也开始转战影院扩张计划,希望打通渠道与上游内容形成一体,进而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的回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情况似乎并不如意。华彩商业中心地处大望京地区的西北角的华谊兄弟影城,与望京地区其他商业中心的人流如织相比要冷清许多。据悉,华谊兄弟未来将在湖北武汉、重庆南岸、湖北咸宁、哈尔滨、上海、陕西阳泉、广西柳州、安徽蚌埠、辽宁抚顺、合肥滨湖新区、重庆袁家岗、青岛宝龙广场、沈阳星摩尔购物广场、武汉光谷等地待建或已建影城。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投入与回报已经失衡,以目前一部影片交给影城放映的成本15元左右计算,华谊兄弟团购的29元套票,几乎是赔本赚吆喝。
娱乐圈中的经营家
“我在娱乐圈很少看到经营家,王中军算一个。”这是马云当初入股华谊兄弟时对王中军的评价。
资料显示,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1980年从部队复员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后历任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美术设计、摄影记者、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广告部经理。1989年赴美留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关于他的第一桶金,据说是在美国期间和妻子带着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0万美金。
1994年,王中军带着10万美元回到北京,不久,他就和家里兄弟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创立了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由于他的眼光独到,华谊兄弟公司成立不到3年时间就赚了四五千万元,让一般广告公司望尘莫及。
王中军涉足影视圈是从1998年开始的。那一年的某日,他在路上碰见一个在电视剧圈做事的朋友,朋友说拍电视剧很赚钱,于是王中军就心动了,并投资拍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由于依托做广告的优势,他对电视剧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结果这部戏盈利百分之百。随后的十多年间,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越来越红火,借着冯小刚这颗摇钱树从《没完没了》到《手机》,从《集结号》到《非诚勿扰》,其票房一路攀升,《唐山大地震》更是彻底刷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此外,华谊公司先后和多位大腕导演合作,给他们建立工作室,同时其经纪公司旗下已有85个艺人,著名演员有刘嘉玲、关之琳、王姬、范冰冰、吴若甫、夏雨等豪华阵容。有数据显示,通过王中军的运作,华谊兄弟分别占据了中国电影发行、制片市场30%和40%的份额。
如今的华谊已顺利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影视娱乐集团,也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有人这样评价王中军:他是善于圈钱、圈人、圈地的经营者。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华谊在电影市场、资本市场的演绎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还给当前处于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中的企业带来了示范性的作用和新的思路。
延伸阅读
华谊兄弟上“板”之路
冯小刚、张纪中、范冰冰、李冰冰、周迅、黄晓明……从导演到影星、再到歌星,仅有16年历史便拥有100多名签约艺人的“华谊”,已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娱乐王国”。
然而,“打造‘娱乐王国’并非一帆风顺。”王中军说,“影视业在上世纪90年代处于萧条时期,公司起步阶段融资艰难,贷款门槛太高、投资少之甚少,为了拍一部电影我只能下狠心把自己收藏的画、房子统统抵押,贷款拍电影。”
但随着《一声叹息》《不见不散》等影片的成功上映,华谊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得到巨大提升,融资环境逐渐好转。王中军说:“早年的时候,有的投资者一开始也许不认识我本人,但一听说华谊、冯小刚的电影,马上就认可了,立刻就拍板投资了。”
“华谊得到的第一笔大融资,是我在一个朋友间闲聚的场合和对方谈妥的,获得融资2500万元;后来和马云的合作更‘土’,找个地方吃顿饭,他开个价就投资入股了。”王中军笑言,到现在他才知道这叫“私募”。
不过,随着在资本市场的洗礼,看似“粗心”实则聪明的王中军在不断学习中捋清了融资思路:通过“股权融资+股权回购”手段,先从其他原股东手中溢价回购股权,再向新投资者出售股权融资,先后获得T O 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4亿多元。
不仅如此,“华谊”采取与“哥伦比亚”等国外娱乐航母联合投拍方式,推出《大腕》《天下无贼》,降低风险、便于发行;“收编”冯小刚、张纪中等“大牌”导演后,运用版权抵押从银行成功贷款,使《集结号》《鹿鼎记》相继出炉;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减少成本,让《手机》《非诚勿扰》大放异彩。
在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新政”出台后,“华谊”于2009年成功登上我国股市的“创业板”,成为“中国娱乐第一股”,对我国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华谊”占国内制片市场40%多的份额。“从抵押、无抵押,到授信、上市,几次融资新模式都是‘华谊’创造的,让金融部门看到了影视行业的光明前景。”王中军说,“影视业绝不只是‘瞎玩’,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原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