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搜狐戏剧:《赤道下的麦克白》战争中的麦克白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10月29日11:18

  不知是否因为前阵子在青戏节上看惯了各种形式的实验戏剧,猛然看到细腻直白现实主义风格的《赤道下的麦克白》,面对这出朴实自然,毫无花哨的戏,一时间觉得有些沉闷。一方面,该剧的题材选择了中国人不十太熟悉的二战中的韩日俘虏的处理和审判,故事的发生背景——修建泰缅铁路的赤道雨林,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十分陌生。另一方面,剧作人物的设定也制造了一些理解上的小障碍——身为韩国人,却因在战中作为日本人雇佣的俘虏监察员,因此在战后同侵略者日本人一起被军事法庭审判,无法回到刚刚得到解放的祖国。这种身份让人一下子想起那个蝙蝠的故事: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不肯接受它作为同类,蝙蝠被迫承受着无可依附的痛苦。

  情节上看,全剧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当年的战犯在监狱中等待处决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另一条是多年后战犯的幸存者直面镜头,准备拍摄一部纪录片揭露旧日真相。舞台上出现跨时空的两个场景,本应能很好的凸显时间感,在今昔因果关联和物是人非中建立起紧密联系,但事实上,尽管涉及生死离合,整场戏给人的感觉却缺乏足够的凝练和紧致感,两条线索主次不明,旁逸斜出的小矛盾一定程度上干扰到了主线的进行,这让观众在最初的30分钟非常煎熬。《赤道下的麦克白》主要展现战争中的个体在权利的强迫下成为战犯的悲剧,而剧中人物的情绪,一方面来自绞刑架前对生的渴望,更多则是源自面对不公正命运的悲愤——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却被作为战犯处决,迫于生的压力而服从命令却把自己送上了死亡的绞架。这样的情绪和人物的身份设定可以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上半场戏,两线并行的叙述方式让人迟迟理不清两国(日本/韩国)和场上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故事发生地点所在的热带雨林,更像是第三个空间,让理解上多了一些困扰。

  关于《赤》一剧的叙述方式,有朋友说像极了电视剧的絮叨,而我却联想到电影《泰坦尼克号》。同样是跨时空的并行叙述,老年露丝的情节起到了很好的串联效果,在末尾处完成了几十年时间跨度的融合,处理巧妙而得体。而对于《赤道下的麦克白》,作为副线的纪录片拍摄中所表现的矛盾无疑显得有些累赘:导演和投资方的争执、年轻的摄影助理对真相和正义的坚持、战犯幸存者的秘书对导演的不满……各种小波折让副线变得繁琐而沉重,在拖慢了全剧节奏的同时,也弱化了战争中生死主题的表现力度。也许这种结构更适合用电影的视听语言来表达,放在舞台上则显得场面中断不够集中。

  提起反战题材作品,总让人有压抑之感,其主题格调被影视剧一拍再拍,也难有大的突破。戏中的战争受害者,观众会习以为常地报以同情和悲悯,但却很难有切肤之痛。每天只给两块饼干的监狱、在长官强迫下的虐俘、作为个体无法左右战争结果却要承受战争伤害的悲愤和绝望……所有这些无可选择的残酷现实捆绑着无数无辜而弱小的生命,胆怯的眼泪和勇敢地谈笑并存在牢笼之中,然而却是殊途同归的终结于绞刑架上。戏剧结构的拖沓和松散让我在前半场不时走神,直到渐渐迫近的死亡让人不由自主的抛开各种杂念。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现实的荒诞和滑稽……当戏剧的主题集中于精神上的痛苦,反战题材中所表现的生死危机无疑让人心中一凛。活着,在曾经的那个年代,当活着成为一种奢求,当生死的选择权不在自己手中,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被保障,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加迫切。直白而血淋淋的战争,就这么变得真实起来。(文/白朔)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