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电视剧评论

羊城晚报:新概念“红色英雄” 要革命更要小资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0年10月07日13:54
 
《敌营十八年》海报
《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地道战》海报
“红色英雄” 要革命更要小资
新版江姐有老公还有儿子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与初恋情人
新版李侠造型拉风
《敌营十八年》中江波一家三口
《平原枪声》海报

  光影潮元素

  红色经典剧之变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翻拍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红色经典亦不例外。光这两个月来,央视在黄金时段就连续播出《洪湖赤卫队》、《江姐》、《敌营十八年》、《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数部根据经典革命作品翻拍的电视剧;而各大地方台近期播出的翻拍红剧更是多如牛毛,《平原枪声》、《为了新中国前进》、《铁道游击队2》、《地道战》等等,不一而足。

  英雄堵枪口见过,英雄顶炸药包见过,但英雄追女仔拍拖的场面,你见过吗?革命先辈们轮番上演“二女争夫”、“一男揽数女”的戏码,你又见过吗?这些红色翻拍剧,虽然都打着“更真实”、“更人性”、“更符合历史原型”的旗号,却大玩三角恋乃至四角恋。虽然名字和故事主体不变,但今天荧屏上的英雄人物,和当年那些高大全的形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要信仰,更要形象

  投身革命的男男女女还是“圆润宽厚的脸蛋+黝黑发亮的肤色+滚圆结实的身板”?你错了!如今的荧屏英雄,走的堪称“贵族路线”,一脸没经过风吹日晒的娇嫩与白净,端上枪是游击队员,放下枪还能客串风月场上的交际花或花花公子!

  [案例]

  《敌营十八年》:该剧堪称“帅哥美女集中营”,无论是第一部中戴娇倩饰演的滕玉莲,还是第二部中朱虹演的尤佳丽,个个肌肤如剥了壳的鸡蛋般吹弹可破,身材更是婀娜多姿;她们的造型也很养眼,离子烫、陶瓷烫的飘逸长发,外加一身凹凸有致的旗袍,乍一看还以为是在演“民国家族戏”呢。至于杜淳演的江波,也是一脸忧郁,电眼迷人,而他的战友们也大多长得超凡脱俗,绝对偶像派的路子。

  《洪湖赤卫队》:旧版王玉珍扮演的韩英,凸显了那个年代典型的审美观———圆脸宽额,脸上总带两团红晕,眼睛里永远像燃烧着什么,不是对南霸天的仇恨,就是对胜利的激情。如今温峥嵘版的韩英,已经算得上今年诸多英雄人物中最“给力”的一个,剪了个“一刀切”的发型,化了个浓眉大眼的妆,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但有“荧屏小三代言人”之称的温峥嵘,仍让人感觉神韵难收,演多了家庭剧、苦情剧的她,举止间难掩媚态。

  要革命,更要小资

  还以为当年的共产党人都土里土气?今天的荧屏英雄们将彻底颠覆这一模式化形象。翘着兰花指喝咖啡,穿着一身细羊毛制的呢子大衣,脚踩油光滑亮的牛皮靴……他们不仅长得文艺,更活得小资。

  [案例]

  《永不消逝的电波》:赵立新(博客)版的李侠,比起1958年电影版中孙道临塑造的李侠,对生活可是“有追求”多了。这个被观众戏称为“国产007”的男人,爱装酷、爱摆POSE,对自己的着装和造型更是颇有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剧中的“行头”多达30多套。除此之外,此男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掌握了多种“迷死人”的技巧,包括神乎其神的枪法、高超的电讯功夫、对多国外语的熟练掌握;他还是品法国葡萄酒的行家,对《黄帝内经》也深有研究。除此之外,他还深通音律,能让情报转变成乐谱传送。最后,他的单手驾车水准一样可让女生尖叫。

  《江姐》:该剧着眼于入狱前的江姐的生活,自然有充分的篇幅讲述年轻江姐的“幸福生活”。有品位、会撒娇的她不仅能让革命同志爱上自己,纨绔子弟也围着她打转,为她争风吃醋,更别说无恶不作的特务看到江姐,那一副色迷迷的样子。而她后来认识的卧底老公更是顺应剧情走“高端路线”,会弹琴,会喝酒,跳交谊舞也是把好手,经常跟江姐一起吟诗作对,生活质量颇高。

  要同志,更要爱人

  放眼荧屏,红色翻拍剧里革命者们赶场似地谈恋爱,剧集短的恋情一对一,剧集稍长的就会出现一对多、三角恋、四角恋等多种“壮观”场面。

  [案例]

  《永不消逝的电波》:该剧主人公李侠的感情颇为纠结,身边不仅有“假妻子”何兰芬,还有一个在延安结识并钟情的女友路梦惠。他和后者先是远隔万里不得相见,最终相见,却是在日伪76号的监狱———李侠被指派来亲自审讯路梦惠。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看着旧情人受尽折磨和凌辱,编剧煽情之猛,令人“心跳”不已。

  《江姐》:除了增加谍战情节之外,新版《江姐》还“根据新解密的历史档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姐与彭咏梧的情感故事———江姐为了掩护市委书记彭咏梧而假扮其妻,两人逐渐产生感情,成为一对真正的夫妻,并生下了爱子云儿。意外的是,老彭原来的妻子幺姐和儿子并没有死,一直都在打听老彭的下落……于是,江姐、幺姐和老彭开始了一段纠结的三角关系。

  《山间铃响马帮来》:在斗智斗勇的反特之旅中,应付内奸和外敌是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但反特工作者并未放弃在枯燥的行旅之中谈情说爱。如,大智若愚的韩队长被文化女教员小萧暗恋,英姿飒爽的黄排长则得到杨恭如扮演的漂亮陈医生垂青。于是,“我爱你、你爱他、他爱我”的爱情怪圈出现在革命队伍中。

  【各方声音】

  [反方]

  红色经典不该被大众消费文化改写

  “红色经典应该弘扬集体英雄主义,排斥商业话语。但一些红色经典开始变味: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被大众消费文化的写手所改写,成为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与商业时尚话语的奇特结合物。一些改编者想当然地对作品进行所谓的"修正与补充",杜撰所谓人性内容,随意增添爱情"佐料",而不惜与这些作品诞生时社会大多数人的审美愿望唱反调。这样淡化甚至消解了原作的精神立场,属于纯粹消遣、娱乐。” (评论员马忠)

  “这种红色经典翻拍剧的主旨,到底是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还是编个故事,找几个偶像明星拍一下,往荧屏上一放,娱乐一下大家?如果是前者,那就该认真地研究历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顶多进行一点合理的加工和虚构。总不至于让一个英雄人物被三四个美女围绕着,一天到晚卿卿我我,为到底跟谁过而犯难吧?就算是美女爱英雄,但主人公作为地下工作者,到底是不是英雄都还是未知,那些美女怎么就那么有先见之明呢?” (网友)

  “像这样一边在险恶的环境里斗争着、工作着,一边在美女和爱情的围绕下纠缠着、甜蜜着,我怕革命年代严酷的历史真相没被年轻一代所牢记,反而先给了他们"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和"革命青春红似火,大姑娘爱小伙儿"的印象。”(网友)

  [正方]

  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翻拍红色经典

  “大多数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所以作者能够亲身经历,切身体会那个时代的英雄和他们的事迹。历史给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最好的土壤。而如今和平年代,战争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那段历史已经无法再现,作家们只能凭借以前的各种影像资料和书籍去创作,这种生活的局限直接导致革命历史题材原创力的降低。但我相信红色经典的魅力是恒久的,因为它关乎人性,关乎英雄,关乎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评论员尹春芳)

  “翻拍剧若想赢得高收视,就必须吸引80后、90后等年轻收视群体。在影视剧"批量生产"的今天,红色经典翻拍剧如何能够出奇制胜?我认为,这些红色经典翻拍剧的最大作用是,它们把老版中高大全式的英雄拉下了神坛,将他们还原成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人",比如,他们会开玩笑,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不再是一根筋、高大全。” (网友)

  “生活在今天的公众,早已远离当年的革命理想主义环境。那么,如何在当前条件下让不同年龄段的电视观众重温和领略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用一种年轻人接受的方式翻拍当年的红色经典,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网友)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