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综艺

民族艺术结合当代元素 29场演出重建文化面貌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陈四四 杨婷
2010年09月28日07:39
  9月27日晚,大型歌舞剧《家在成都》在成都天地吉祥大剧院上演,而这只是29场演出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本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亮相的100多个剧(节)目,大部分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各市州精心打造的,凸显了灾后少数民族文化重建的巨大成果。

  节目多:

  少数民族文化重建结硕果

  绵阳市文化局局长马宗舜还记得,震后不久,一部分文艺工作者一边抗震救灾,一边到灾区采风。历经数月,几易其稿,从最初的《北川魂》,到其后的《喊一声我的大北川》,再到《永久北川》最终成为灾后文化重建的一大亮点。

  艺术节上,《永久北川》并非一枝独秀。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艺术节题材丰富,灾后重建成为文艺关注者重点关注的领域。雅安市的《激战生命线》,北川县的《映羌山》、《海誓山盟》等节目,都充分展现了我省加快灾后少数民族文化重建的丰硕成果。

  内容“潮”:

  传统文化找到新载体

  巍峨的碉楼、欢快的锅庄,唱不尽的雪域高原歌谣。前两天,阿坝州的歌舞晚会《藏韵羌风》,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连连喝彩。

  阿坝州民族歌舞团副团长王文芳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该团持续深入各个县、乡采集各种民族乐器表演。兰坪琵琶、牛角琴、羌笛、藏鼓……不少是非遗的民族乐器,只有偏远山乡才能见到它原汁原味的踪影。“足足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文艺工作者对民间表演进行提炼、创作,这才有了《藏韵羌风》。王文芳说,“通过这台剧,我们向外界展示了阿坝文化重建的成果,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这样的展示,更多与当代元素有机结合,赋予民族艺术新的时代特色。比如,北川县选送的男女对唱节目《海誓山盟》是由山东威海援建者与北川本地文艺工作者携手合作推出,山东作词、北川作曲,山东小伙与北川姑娘深情对唱。从创作到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北川人与山东援建者唱不尽的友谊之情、颂不完的感恩之心。

  思路活:

  多形式打造产业链

  刚从陕西演出回来的《永久北川》,28日亮相艺术节。马宗舜告诉记者,围绕该剧,当地已组建了绵阳市禹羌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如今,《永久北川》已成为灾后少数民族文化重建和抢救保护古老羌族文明的重点剧目。目前,剧组已在北京、西安、青岛等地进行了巡演,几乎场场爆满。今年年底,《永久北川》又将赴马来西亚演出,预计到2012年底,该剧将实现全球巡演200场次。

  展示重建成果、体现援建恩情、打造名牌剧目,艺术节已是亮点频闪。对成都民族歌舞剧院排演的歌舞剧 《家在成都》,该院副总经理彭领昌带来新信息,“我们将通过在艺术节的表演,再次整合修改,随即将在天地吉祥大剧院驻场演出,成为成都演艺市场的一张新名片。”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