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代初期,在王朔、海岩、赵宝刚、梁左、郑小龙、英达、冯小刚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电视剧释放出更具神奇精神魅力的、现实主义特色的风采。那一系列带有强烈北京风格的《编辑部的故事》、《渴望》、《过把瘾》、《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永不瞑目》等电视剧迅速跟进现实的变化,进而超越现实,但就是离绝大多数观众并不遥远的地方等着观众,琐碎的机关及日常生活、自嘲的生存态度、讽喻的家庭关系、激荡的异国奋斗、自况的无力爱情、即刻的积极人生,每个角色都要生活在他独特的环境之中,但分明又代表了时代的某些侧面和角度,观众的代入感十分强烈,在这一波电视剧中成名的编剧、导演和明星影响直到今天,其中赵宝刚更是威力不减。
对于当下主流电视观众来说,赵宝刚绝对是国民导演,这二十年来,正是他的电视剧伴随着几代观众,假设有机构能够做收视率分析,大约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总平均会数一数二。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阶层流动化加强,其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电视作为最日常也最重要的媒介,每天都与观众进行交流。电视剧事业进入高位运行阶段至今,从总体上看,中国电视剧创作有两大方向。一则坚持娱乐精神,以非常明确的恶搞和游戏、解构的方式来复述和改写经典人物与故事,当然大多以古装、名著为主。二则强调正典叙事,试图建立和重现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反映行业、职业、特定人群,以崇高、沉雄、豪迈、沧桑的镜头语言来诠释过去和现实。中国有无数的故事和英雄,无论是有名还是无名,真实还是虚构,都能在银屏上一显身手。赵宝刚作为出色的电视人,在过去二十年也有极其出色的成就,早期的《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永不瞑目》等,多数改编自王朔和海岩的小说,有着很强的传奇色彩,也对知识分子和青年男女在社会转型期做了深刻凝重的描摹。
从《奋斗》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再到《婚姻保卫战》,赵宝刚关于70后、80后做了电视剧三部曲。这一系列的故事核心是从传奇人生到世俗社会的转化,赵宝刚始终能抓住社会热点的衍变,不同时代的青年追求不同,赵宝刚能够悄然掌控。当然《婚姻保卫战》重点在70后。前两部对70后、80后有着精彩的解读,他们的奋力奋斗,说天资和际遇其实不如谈谈人脉更关键,甚至被某些观众强行定义为《奋斗》(在线观看)是一场“拼爹”的游戏。《婚姻保卫战》可以看作是《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续集,自然并非单纯描写80后的于娜、任重婚姻家庭方程式,更有60后的刘金山、70后的佟大为、袁立、马伊琍、黄磊、孟广美、马艳丽在做对比(以上代际仅根据剧中人物),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男人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回归家庭,阴盛阳衰的局面考验着柔韧、脆弱和默契的家庭。袁立等娜拉不想出走,她们想实现自我价值,有这个可能吗?
赵宝刚有三把刷子可以保证他的电视剧有着足够的关注度,观众会被他带到沟里去,无论靠谱还是扯淡,不管是世俗人生抑或舞台化的再造。首先,赵宝刚能提炼出时代主题歌,80后进入婚姻这个充满传说的最亲密关系之后,话语权从单纯的女掌内、管财政转变为全方位的再谈论。佟大为所代表的一代人(70后-85前),即便依旧用吊儿郎当的顽主腔,也得告别那些荒唐岁月,那些一串串好像大学辩论会的书面语词带出的筋道,有时候是甜蜜却也可能是伤害。其次,《婚姻保卫战》更是《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女权主义的放大和升级,袁立她们已经要占领男人的前台阵地,而把他们赶回自怨自艾的境地,这个对比很强烈,终究令《婚姻保卫战》中最终解释权全归女性,即便三个男人成立什么“夫联”也没有用。其三,赵宝刚证明大都市中的部分男女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相对真实“男女平等”的第一波人,他们不再是共和国前四十年革命时代“男女同工同酬”的简单化、粗暴化分工,那是完全不考量生理特点、具体才能。最终袁立、于娜、马伊琍等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的职场女性在丈夫的支持下,最终实现了家庭与事业“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易普生笔下的娜拉,遇到家庭矛盾,最终只能出走。鲁迅追问,娜拉出走会怎样?可能所有的结果都还是杯具,而赵宝刚则说明中国的娜拉现在可以在家庭内部正在站起来了。
《婚姻保卫战》作为话题剧,一定会让内主外男主内这一家庭模式成为讨论热点。至于其真实度和影响力,赵宝刚自信的表示“《三国》卖的是祖宗的文化,我卖的是现代的文化。我是原创的,所以我更牛。” 这个“更牛”可以看做是宣传手法,但其原创性却值得肯定。虚构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对于受众而言非常关键。假设他们觉得不可信,影响就会减弱。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经验化作创大背景,加以必要的萃取。另外一种是在现实世界和传说中更以纯粹的冥想拉升,如《西游记》、《红楼梦》、《指环王》。显然《婚姻保卫战》属于前者。
最近十年来,内地电视剧具有真实性的作品较少,特别是反映中高档生活,多数会出现臆断,赵宝刚则是把握住真实的核心、相对不走样的导演。赵宝刚的电视剧不仅占领了遥控器,如今更是引导鼠标的点击方向。从细节到过程、从人物到专业化,都达到了规模经营的真实感,而且多数电视剧之间也形成勾连、对照、互文关系,从而自觉的对社会现实的递进演变进行了艺术再现和全景记录。
云飞扬( 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