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厅版《莎乐美》上演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卜大炜
2010年08月17日16:00

  7月25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一年一度的音乐厅版歌剧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今年乐团为观众奉献的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这是内地乐团首次上演理查·施特劳斯的整部歌剧。与前四年一样,指挥家李心草在制作中集指挥、导演和剧词字幕翻译为一身。我国男中音歌唱家孙砾出演先知约翰;经常与多明戈等大师合作的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乌莎科娃在剧中扮演莎乐美;来自美国的男高音莫瑟扮演希律王;克罗地亚女中音穆索维奇扮演王后。演出得到热烈反响,音乐界的一些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感。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莎乐美》是很难演绎的一部歌剧

  自2008年《费黛里奥》首演后,我继续挖掘德语歌剧,2009年又做了《漂泊的荷兰人》,因为在中国做德语歌剧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在演完贝多芬和瓦格纳后,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位伟大的人物——理查·施特劳斯。但是他的歌剧大多数可能还不能一下子就能让中国观众接受,所以选择了这部相对来说演出时间比较短,而且戏剧冲突比较大的歌剧《莎乐美》。《莎乐美》在欧美频繁上演,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这部歌剧的配器丰富而复杂,指挥、乐队演奏、演员演唱难度极大,甚至个别角色是中国人甚至所有亚洲人不可能完成的。

  我在制作中是力求忠于原作的。我特别仔细研究了歌词与音符的关系,发现作曲家在这里费尽心思将所有语言和音符做到了完美结合。

  作曲家叶小纲: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

  《莎乐美》是理查·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国交将这部世界经典歌剧搬上了音乐厅,这是满足了国内演出市场的需求,满足了一批歌剧受众的需求。我是对着总谱看演出的,《莎乐美》写得很出色,也很复杂。当晚指挥、乐队和全体演员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请来的外国演员表现得优秀,中国的演员也出彩。这次演出在艺术水平上真正和世界歌剧艺术接轨了。

  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金湘:音乐厅歌剧是国交的一个好品牌

  国交将歌剧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很好,歌剧也是交响乐艺术的一个门类。这次《莎乐美》的演出质量非常高。李心草又做指挥又做导演,还翻译剧词字幕。他指挥得非常好。这部作品很难,但乐队演奏得很好。孙砾不光声音漂亮,唱得也好。希望国交今后继续做音乐厅歌剧,这是国交的一个好品牌。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指挥家俞峰:中央歌剧院曾经想上演这部戏

  国交每年上演一部音乐厅歌剧,这是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让国内观众接触到更多的歌剧,国交也成为了一支“多功能”的乐队。《莎乐美》这部歌剧难度很大,当晚演出的效果却非常好。此前中央歌剧院也曾想上演这部戏,那次我碰到李心草才知道国交已经准备上了,差点“撞车”,不过以后两家还可以合作这部戏,我们出舞美。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女高音歌唱家金曼:一个伟大的乐团有责任向人们介绍和演示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这部歌剧无疑是成功和令人振奋的。这既因为作品本身的杰出,也因为国家交响乐团的高水准的艺术呈现。一个伟大的乐团,它的职责之一,就是不断地向人们介绍和演示世界上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理查·施特劳斯的这部作品是公认很有难度的。而在音乐厅以音乐会的形式演绎这部作品,在缺少了剧情的铺陈和细部衔接,没有了舞美和灯光对剧情的设定、情绪衬托和渲染的情况下,对任何一个演出团体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该剧的音乐戏剧冲突无疑是巨大的,变态的剧情和承载变态剧情的音乐,散发着暴戾和怪异气味的音乐情绪,令人感到不很舒服却又被它紧紧缠裹住。在指挥家李心草灵动的操控和演绎下,施特劳斯的歌剧音乐牢牢地抓住了观众,并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此剧中主要角色的歌唱难度、分量和所要表现出的疯狂的戏剧性,都足以令许多歌唱家却步。但此次参与演出的艺术家无疑是非常胜任和适合的。这次由中外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的歌剧作品,既是国际化音乐团体正常的工作方式,但也难免会让人从同台竞技的角度进行审视。客观地说,饰演先知的孙砾,在声音和整体表现力上,毫不逊于甚至超过了同台的外国歌唱家。这种同台演出,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歌唱家状况的了解,也能让国外同行逐渐认识和重视当今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家正在不断增强的实力。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关峡:《莎乐美》反映了人类现实中从“瞬间永恒”到“永恒瞬间”的哲学意义

  国交演出的《莎乐美》拿到世界任何地方比都是高水准的。作为本音乐厅歌剧的制作人和一名观众,我想谈谈对莎乐美这个人物的解读。莎乐美这个人物是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14章。《圣经》故事发生在东方,但《圣经》又是开启西方人思想的源头,即所谓“欧洲的心脏在耶路撒冷”(米兰·昆德拉语)。歌剧《莎乐美》改编自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王尔德将《圣经》中的莎乐美赋予了当时的艺术思潮,莎乐美可以说是一个发端,她是从上世纪初西方“享乐主义”至上到更加追求物质化,再到后来西方经济学推崇的“消费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映——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和享乐倾向,其实也就是“瞬间永恒”的命题。在莎乐美亲吻施洗约翰死人头颅的一瞬间,反映了她身上所具有的占有欲,也就是情欲,这种情欲是人类永恒的特性。

  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中的音乐正如马勒所说,大胆而感性。这一点理查与马勒是相同的,他们的音乐都很感性,是人的情感的表露。歌剧《莎乐美》的音乐形象与王尔德的《莎乐美》又有所区别,她具有人类永恒的特性,那是理查心中的莎乐美,音乐线条非常感性、优美,甚至有的地方很纯洁,非常动人。理查这部歌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用音乐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在她身上反映了人类现实中从“瞬间永恒”到“永恒瞬间”的哲学意义,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