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范卫华约在她家附近的茶楼见面,下午三点,她如约而至。十五年的音乐剧人生,早已将范卫华与音乐剧紧紧联系在一起。采访当天,她素颜而来,衣着休闲却不失庄重。谈及音乐剧,她立刻来了精神,神采飞扬还伴随着手舞足蹈。她说话的声音柔美悦耳,举手投足间的优雅又散发着隐隐的气场。这个大明星孙红雷的同班同学,当年在学校可是大家公认的“女一号”。
范卫华(左三)在校主演《西区故事》 |
独一无二的音乐剧班
范卫华与音乐剧的渊源是从上大学时开始的。大学之前,她在歌舞剧团工作,因为能歌善舞,还擅长表演,她自那时起就是剧团里的“多面手”,话剧、歌剧、舞剧,几乎样样精通。
“考中戏的时候很顺利,但那时并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音乐剧。对音乐剧的了解都是通过看电影,《音乐之声》、《雨中曲》。上大学才知道,表演、声乐和舞蹈,这都是一个音乐剧演员必备的技能”范卫华说。
1995年,中戏招收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这个35人的班级也成就了中国第一代的音乐剧人。如今这些人早已各奔东西,大部分都已改行。其中“混”得最好的就数影视演员孙红雷(在线看影视作品),这个在当年的音乐剧舞台上并不出众,日后却在影视剧里大放异彩的男演员,在任何场合都不忘提及自己来自“中戏95音乐剧班”,这个令人骄傲的集体。
然而,还有另一些人早已经销声匿迹,远离了这个圈子。
“美国爵士舞、德国戏剧舞蹈、声乐课、合唱课……学校从国内外聘请了各个专业的老师给我们授课。我们几乎经受了最严格的音乐剧系统训练,课程的强度是你想象不到的。”在范卫华进入大学的第二年,音乐剧班举班东渡日本,来到全亚洲最负盛名的四季剧团接受专业训练,“《想变成人的猫》在日本首演,连演40场,回学校之后做了10场售票演出,非常轰动,几乎场场爆满。”这也是范卫华第一次与四季剧团结缘。
两年的学习很快结束,当这些学生们还沉浸在音乐剧的梦里不能自拔时,毕业的钟声已然敲响,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范卫华在日本四季剧团版《猫》中饰演魅力猫 |
“四季”的第13只“猫”
1997年毕业之际,范卫华应四季剧团之邀,只身前往日本,开始了她的职业音乐剧演员生涯。
“那时国内几乎没有音乐剧可演,留下的同学基本都改了行,红雷去了青艺,何子然去了中央台。改行也无可厚非,音乐剧市场没有建立,根本没那么多戏可演,演员要吃饭。”能在毕业以后继续演音乐剧,范卫华感到自己很幸运。
范卫华在日本的六年,演出了《猫》、《李香兰》、《皇帝的新装》在内的多部音乐剧,其中《猫》一剧她就演了1000多场,女主角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也是范卫华最有感情的一共角色。“四季每台戏的每个角色至少都有5个演员能演,我是四季剧团第13个演《猫》女主角的演员”。
作为一个外国演员,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表演,范卫华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她演唱的《Memory》又作为全剧的最高潮,必须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成败在此一举,“我非常害怕出错,用日语演出,错了都不知该怎么救场”。每一次唱完《Memory》后,范卫华都感到自己与角色融为了一体。“剧场里右侧的观众席永远坐着我的支持者,每当演到“升天”的那一场,我总能听到观众席里传来的抽泣声,那时我也就任眼泪尽情地流,去释放自己。”
音乐剧演员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练习基本功,台上光鲜亮丽,台下却是日复一日的枯燥排练。“可是做一个音乐剧演员又是很幸福的”,范卫华记得自己每天演出结束都能在后台收到观众赠送的礼物,或者仅仅是一声“谢谢,辛苦了”都让她感到温暖。“在四季,即使是群众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粉丝’,这是因为大家都非常尽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那么一个音乐剧演员的艺术生命能持续多久呢?范卫华告诉记者,在四季剧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日下武史老先生,他八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日下老先生的表演自然有张力,声如洪钟,底气十足,虽然他现在演戏需要用提词器了,但观众对他的喜爱丝毫不减。”
2004年,结束了六年的音乐剧演员生涯,带着对舞台的留恋与不舍,范卫华从日本回到国内。年龄的增长,心境的变换,演戏落下的一身伤病都让她有理由去期待一个更安宁的生活,而音乐剧演员连轴转的生活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她。
范卫华(右)与侯岩松(中)、张昊(左)在毕业纪念大戏《寻梦之歌》上 |
回国后范卫华主演了音乐剧《阳朔西街》 |
生活中的范卫华优雅美丽 |
舞台之外心生涟漪
回国之后,范卫华在自己的母校中戏担任音乐剧专业教师。走下舞台,日子依然忙碌和充实,眼见学生们一日日成长,范卫华感到很欣慰,如今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们依然和当初的自己一样,对音乐剧舞台有着不灭的热情。2006年,由同学何子然牵头,范卫华与孙红雷、焦刚、侯岩松等二十几个95音乐剧班的同学重新聚首,在中戏逸夫剧场演出了三场音乐剧选段《寻梦之歌》。而这距离95音乐剧班的毕业汇报演出《西区故事》不知不觉已有十年。
“05年10月,我们开始排练。因为平时大家都要上班,只能利用周末时间。每周末,外地的同学坐飞机、赶火车过来排练,就这么坚持了两三个月,学校方面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过程困难重重,好几次都差点夭折。我们95班大家心挺齐的,每年聚会看到以前的录像仍然非常感动。”这些中国第一代音乐剧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候着至爱的音乐剧。中戏每一届毕业生都想做的回顾演出,没有人做成,他们却成功。
和当年的毕业汇报演出《西区故事》一样,十年之后的《寻梦之歌》,范卫华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女一号。对范卫华和她的同学们来说,无论身在何处,音乐剧都是毕生难以放下的梦。
然而,前不久报上的一则新闻却让她的平静的心再度泛起涟漪: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招募女主角!
“第一次看《妈妈咪呀!》是在日本,这个戏太好了,出剧场时我想,生活真好,一切都那么美好。这就是音乐剧的魅力,能帮人驱散烦恼,酣畅淋漓。”范卫华动情地说,“演《妈妈咪呀!》就是我的梦想!我疯了似的喜欢这个戏!我就是多娜,年龄、性格、阅历各个方面我都很合适。”范老师告诉记者,《妈妈咪呀!》的音乐总监和编剧都来过中戏,并与她有过接触,但音乐剧班目前教务繁忙,这让范卫华百般无奈。错过《妈妈咪呀!》也许是终生的遗憾,但教学任务更让她难以抽身,“300场的巡演不算多,我演《猫》就演了1000场。只是要演好就得保证排练时间,学校的任务太多了,如果没时间排练我是不会演的”。目前,《妈妈咪呀!》的选角还在进行当中,范卫华表示,自己也很关心女主角“多娜”最后花落谁家,就算实在抽不开身,她也将尽力推荐优秀的学生参演《妈妈咪呀!》。
大部分时候,范卫华是优雅和从容的,唯独谈起“音乐剧”她才眼前一亮,神情快乐得像个孩子。在闲暇的时间里,她常常提笔记录下自己从事音乐剧表演与教学的心得体会。多年与音乐剧难舍难分的情谊,如今洗尽铅华回到校园,范卫华感到,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