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模式
日本四季剧团《狮子王》海报 |
日本四季剧团是亚洲地区最具代表性也最成功的剧团。上世纪50年代,浅利庆太先生留法回国并一手创建了四季剧团。四季剧团70年代开始进入音乐剧制作领域,但刚开始做的包括《西区故事》在内的音乐剧无一成功,戏卖不出票,演员甚至要白天出去卖票,晚上回剧院演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音乐剧《猫》的出现。《猫》1981年在英国首演大获成功,浅利先生于1983将《猫》引入日本,当时剧团的经济状况已濒临崩溃。后来,《猫》剧在日本上演后引发轰动,四季也因此摆脱困境,浅利先生的放手一搏拯救了整个剧团。
与欧美的音乐剧相比,日本四季剧团的起步较晚,并且日本也没有音乐剧的传统,浅利庆太如何将音乐剧在日本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打造成为成功的文化产业呢?日本四季剧团的运作模式与欧美模式大不相同,“四季模式”看起来更像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四季以剧目为核心,每个剧目建一个剧组,而在日本全国各地同时有十台左右的剧目同时上演。依靠这种模式,四季目前已积累了30多部剧目,重要的剧目还建造了专门的剧院进行演出,比如《猫》,在横滨就有专门的“猫剧场”,只演这一台戏,这个为《猫》量身打造的剧场完全布置成巨型垃圾堆的模样,而当戏开演时演员会从剧场的四面八方出场。此外,位于东京的“春剧场”,能容纳观众1000人,这个剧场则专为音乐剧《狮子王》而设计。
对于演员的管理,浅利庆太走的是“品牌战略”。四季剧团从不制造明星,一个角色通常由五位演员轮流饰演。这无形中削弱了观众对演员的心理依赖,而强化了“四季”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四季的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一视同仁、“养剧不养人”的作法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演员的管理。四季有自己的一套演员培养模式,一名非常成熟的音乐剧演员需要经过12年的学习与舞台锻炼,这样才能保证演员的质量是相近的。
另外,与国内音乐剧动辄千元的高票价不同的是,四季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范卫华告诉记者,引进剧的票价一般在10000—13000日元,这个价格基本上只占日本人均收入的0.5%,最贵也不超过1%,票的等级也差别不大。浅利在演出剧目的管理上也有严格的标准。作为老板,浅利每天都要看一份剧院票房的报表,如果票房低于一定的数字,上次演出的剧目就要被换掉,也就是说,剧团是根据票房调整演出,这就保证了剧团的上座率。
参考资料:
《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百年打造创意产业链》
王如君《伦敦音乐剧名扬利丰(国外特色文化系列7)》(《人民日报》2008年06月24日11版)
慕羽《音乐剧与城市文化建构》
曹利群 赵世民《中国音乐剧要勤练内功 从四季剧团谈起》(中国文化报 李怡整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