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余姝
“搜狐电视剧新媒体夏季论坛”前日在北京举行。50余位来自制片公司、电视台、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产业研究机构及媒体的代表汇聚一堂。200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选择自制剧、定制剧等“自产自销”的方式,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强势地方媒体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自制剧。进入2010年,视频网站也开始染指“自制剧”。面对这股自制剧大潮,制片公司叫苦不迭。“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运动员和裁判员比赛”,各种有关自制剧的非议接踵而来。论坛上,电视台和制片公司各抒己见,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
议题一:自制剧
是追求个性还是过河拆桥?
湖南台自制剧《丝丝心动》刚一登场,收视率就勇夺同时段卫视全国冠军,8月档期的热门大戏《美女如云》、《一起又看流星雨》也都属于自制剧的范畴。自制剧得天独厚的广告优势,也是促使各电视台争先恐后投入的重要原因。广告商合润传媒负责人王一飞透露,自制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在广告招商初期遭遇很多困难,但成了独播剧以后,客户上门非常快。原因何在?因为播出平台稳定,而且客户指向性很明确,“在湖南台播广告,可能硬广告时间卖完了,客户还想多做宣传,就可以在自制剧中做软广告、做植入”。
江苏电视台影视频道总监洪涛表示:“电视台必须追求个性化,市场生产的电视剧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只有我们最了解频道需要什么。”在他眼中,制片公司生产的电视剧是具有普遍性的大众产品,就像一款没有加入任何口味的面包,而电视台需要的面包可能是奶酪面包,也可能是水果面包。洪涛说:“回想若干年前,所有电视台都播同一部电视剧。如今情况变了,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要求独家播出。观众自然有了更多选择。”
然而,电视台的这种诉求在制片公司眼中变成了“过河拆桥”。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不客气地说:“过去电视台拍不好电视剧,于是把制作交给社会。我们辛辛苦苦做了十几年,你们没给我们适当的价格,现在电视台发展好了,又开始自己干了,然后把我们培养的资源又垄断走了。”
是整合资源还是新型垄断?
洪涛表示,电视台更愿意把“自制剧”称作“定制独播剧”,通过整合社会力量,从社会上请最合适的编剧、导演、演员共同生产一部电视剧。但是,这种“整合社会力量”的说法,在非电视台所属的制片公司看来,根本站不住脚。中联华盟总裁刘晓霖表示,电视台下属的公司跟其他制片公司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两者的竞争像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比赛,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你掌握平台、你掌握裁判权,我怎么跟你比?”
王鹏举则指出,地方台打造“自制剧”不符合政府倡导的“制播分离”方针,是一种新型垄断,“现在地方台的做法和中央的做法正好相反。中央台影视部坚决不允许拍电视剧,连出品人的名字都不能挂。所谓制播分离,是要把你切分开,推向市场,而不是把你和电视台绑在一起,变成新的垄断。”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中立意见。天意营销总监高金玺认为,电视台和制片公司之间没必要搞得剑拔弩张。“自制剧的出现说明市场需要这种行为,作为制作公司,我们只能默许。”在他看来,制片公司能做的,只能是和电视台加强沟通,如果成本合理,再加上广告利益的分配符合企业的利润,就是可以合作的。
议题二:剧集价格
剧集卖天价,是否有泡沫?
央视成立电视剧节目采购中心,每年的购剧预算将提升至16亿元,而此前该项预算为大约10亿元。与此同时,省级卫视增加电视剧投入,视频网站对热播剧的采购,也促使电视剧价格几十倍的增长。在业界大佬眼中,影响电视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之所以价格飙升,与卫视相互间的竞争有密切关系。
《红楼梦》(高清在线观看)发行方华录百纳老总罗立平认为,未来剧集价格仍有上涨的空间,“我感觉市场会继续发展,价格中应该没有泡沫,好剧还有增长的空间”。
新媒体的剧集价格仍旧伴随着版权话题。事实上正因为视频正版版权得到提倡,才使得电视剧的网络售价从此前的零成本盗播,到今天动辄15-20万元/集的价格———新媒体播出平台感到越来越吃力,但是制片方代表仍认为价格还未到顶点。不过,几乎所有在场的大佬都赞同,新媒体版权已经成为制片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议题三:制作成本
成本飙升快,行业负担大
王鹏举表示,从2009年1月份开始,
《我的团长我的团》(高清在线观看)率先打开了百万价格的瓶颈,使得电视剧价格飞速发展,编剧、导演、演员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导致制作成本大幅增加,“制作业又不堪重负起来了”。“电视台争相购买好剧,合同提前,减少了我们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台要先购剧,为了保险,他们会先去追求名编、名导、名演员,使得低成本的剧集面临更大的风险。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只要你拍完了还没卖出去,那你就别卖了。”
(责任编辑:小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