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乐评论

北京日报:如何处置影评人这块鸡肋?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07月23日03:07
漫画

  前几天,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发表“宏论”,称影评人都是精神有问题的,就跟拿刀去幼儿园捅孩子的人一样,据说,现场爆发热烈掌声。

  我是写了差不多30年影评的,忽然听说影评人等于杀人犯,写影评就像“有人拎着刀去幼儿园见孩子就砍”,不禁有些心惊肉跳。鲁迅是痛恨“恶意批评家”的,却也只是形容他“在嫩苗的地上驰马”;冯导已非“嫩苗”,早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区区影评人,又能奈其何!

  影评人当然不是杀人犯,聪明智慧如冯小刚者,怕是也拿不出指控影评人为杀人犯的证据。但影评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身份究竟怎样?在整个电影生产、消费的链条中,他们处于怎样的位置?这些问题倒是很有讨论的必要。

  实际上,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影评及影评人就已经被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客观方面是电影越来越“商业”,越来越娱乐,越来越强调它的消费属性,影评人变得无所措手足。主观方面是影评自身的缺失,专业的批评、研究且不论,仅就大众影评而言,一直表现为三个特点,其一是观感式的,有感而发;其二是发挥式的,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其三是自我教育式的,如我们曾经读过的许多工农兵的影评。随着商业电影如浪潮般涌来,这三类影评基本上是被废了,绝无用武之地。很多电影犹如快餐,既无余味,也无余音,走出影院即烟消云散,何来感动,又何来感想,有的只是上当受骗后的一腔愤慨;而想浇自己块垒的,则发现电影已非他人的酒杯;自我教育式的更陷入一种困惑和茫然,因为很多影片所宣扬的价值观,并不能被工农兵所接受,以前很活跃的工人影评组,也早就不见活动了。

  这就是电影的商业时代或资本时代影评和影评人的处境。为了弥补这个空缺,新时期以来,另有一些人承担了影评人的职责,其一是依附于电影制作方、发行方及各大院线的营销宣传策划公司,我们看到的很多影评,都出自他们之手,其公信度不敢恭维;其二是活跃于网络和一些媒体的自发写作者,这些人都有很好的观影训练,至少是有几百或数千张影碟垫底的,也许他们不是这个行当里的人,但都是真诚的电影爱好者,对电影往往能说出很中肯的意见;其三便是各路记者,他们有时是以报道者身份出现,有时却又变身为影评人,其间的难处自不待言。为了维护其饭碗,有时就要说些违心的话,其公信度自然也就降低了。影评人的话没人信或不受重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但影评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影评人在电影的生产、消费环节中,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大家很羡慕美国的影评人,他们可以影响电影的票房,很多观众都是根据影评人的意见来决定是否观赏一部影片。这是因为,美国的影评人只对观众负责,而无须对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及各大院线负责,他们是独立于整个电影利益链条之外的,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评介影片时的客观和公正。然而他们又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并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并不搞什么借题发挥,而只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电影专业知识,老老实实地为观众做一个导游。在国产影片的年产量即将达到500部的时候,这绝对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这样,影评人才算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也才能够真正为观众所信任,并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我想,有志于影评的朋友,都应该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责任编辑:小书儿)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