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杜庆春:十年电影票房,兴奋剂还是春药?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杜庆春
2010年05月28日14:30

  岂止是十年

  一个十年过去了,只是感叹,尤其对于我而言由三十而四十,这十年有一种大转折的意识。翻看中国电影从2000年到2010年,虽然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转折了,但是这十年,还是可以足够感叹。从大局而言,这十年意味深长。

  200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冠军是《生死抉择》,这个电影票房过亿了,但是这里面肯定是一种特殊性,这部电影估计大多数人都忘记这部电影怎么就叫做这么一个咬牙切齿的名字。其实,它是讲反腐败的,这么特殊,票房从哪里来的我就不调查了。这个年代,真正的市场性的票房是《没完没了》和《一声叹息》,两部片子都是3000多万的票房。这两个都是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的电影,冯小刚当时走在市场的前列,但是市场的规模也就是这个数量级。2000年这个开年,把中国电影的1990年代从低谷开始缓慢反弹,缓慢转型的味道说了个透彻。

  2002年,一个真正的时代开始展现出来了。这一年《英雄》成为票房冠军,它的票房过亿了。中国电影进入了每年自己的票房冠军过亿的时代,进入了一线最主力的导演全然把自己的功名全到市场上兑现出现钞的时代。后面几年的那几个导演和那几个作品这里不再点名了。这个时间点的故事却依然耐人寻味。这是中国申奥成功后的第一年,是加入WTO的第一年,也可以说是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蓄能到了一个台阶了。然后,民营资本结合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操作了一把古装武侠片,将中国带入所谓“大片”时代。古装武侠片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它几乎是唯一的可以做国际营销的类型,唯一非常成熟的可以成为资本密集型的类型,也非常能够结合中国的青春幻梦、文人幻梦以及整个社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土壤的类型。民营资本、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精英和依然唯一有效的类型的一次狂欢,几乎决定了中国电影的真正彻底不如产业构建和产业升级的轨道。随后,每年票房的增加,银幕数的增加,过亿电影数量的增加,几乎就是每年年终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出现了大量标志性的事件。

  2003年《手机》冯小刚把中国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新兴的、膨胀的市民阶级,面对已经有了怀乡指愁而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从前的都市人群,里程碑性质地将自己的都市喜剧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整个路径上有效突破的难度,使得冯小刚除去《夜宴》之外,非常有效地在实验着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有效类型,战争片的《集结号》和灾难片的《唐山大地震》。冯小刚也许是不自觉的依赖了他在中国目前电影创作群中罕见的特质——市民化,市民的城市史、市民的社会史、市民的国家史、市民的欲望史的现实质地使得冯小刚的电影拉出一条美丽的上升线,这条线将直接接入下一个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为中国电影的类型扩张提供宝贵的财富。《七剑》、《霍元甲》、《投名状》这一系列作品的延伸性,让我们看到香港电影人开始依赖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将自己的创作重点进行转移。在这里面最为有效的转移,依然发生在古装动作片的香港经验的迅速引入,这种引入帮助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也开始将“香港经验”全面带入中国大陆,香港势力几乎盘踞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每一个机构。他们有效的带入了一些基本类型,古装动作、古装疯狂喜剧、都市言情喜剧、无厘头喜剧、少数的警匪题材,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类型在另一个角度而言都相距中国都市欲望的现实过于疏离。“香港经验”成为2000-2010这十年里中国电影的“兴奋剂”,或者说迅速崛起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使得“香港电影人才”的春药。在完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种经验将迅速消化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躯体,香港商业电影策略在面对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观众自身欲望的时候,香港电影的特质将被消解,将消弭进入整体的中国电影商业类型文化。“香港电影”将在那个时候回归为一个地区电影概念。这也将是下一个十年肯定要发生的事件。从《云水谣》到《建国大业》表示着,主旋律的意识形态强烈宣教企图,其实悄然转换为利用意识形态的护航,纯粹进行的一场商业性的吸金战争。这种非常特殊的状况,将2000年的《生死抉择》的操作模式直接逼视而死。而另一个方面,更具有思考意味的是2009年的《风声》的成功。这个成功意味着电视剧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开始哺育电影。电视剧市场形成的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将中国独特的叙事类型资源有效的结合到商业类型的识别框架里,同时,还充分利用这个原初题材在意识形态上的保护神作用,将观众的现实欲求纳入对历史叙事的有效转型中。这一事件也必然昭示着以后的十年,中国电影将努力地寻求以此方式改造大批电影的制作和操纵模式。面对这十年,我几乎想彻底忽略《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一次幸运的偶遇。影片中的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段子精神因为尺度的极为相宜彻底拯救了这个导演本质上的对于叙事游戏、黑色喜剧热衷的文艺青年倾向。这部作品非常难得的因为带有冯小刚喜剧的因素而成功,而不是因为彻底战胜冯小刚都市喜剧而成功。这个片子几乎成为孤例(《疯狂的赛车》实质是上一部作品的口碑的有效延续,而在作品本身上已经把隐患暴露的更为直接),不得不让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都市题材电影充满了危机感?而这个欲望都市的现实肯定是中国电影最为直接的发展动力。《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在这个意义上,只是有效的利用了这个选题,又在商业操纵上确保了这个选题而获得成功。总而言之,2000-2010年,这十年岂止是十年,它承接着1990年中期转折的开始,迅速把这个转折引申到中国电影下一个十年,为下一个十年提供了足够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也积蓄了足够的能源,提示了足够的路径。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孙吉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